厦门藏金阁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糖酒网首页 » 糖类招商 » 厦门藏金阁集团有限公司 » 招商信息

峰会嘉宾之藏文化专家叶星生老师

发布时间:2010-12-06 09:58来源:厦门藏金阁集团有限公司热度:113704

      “藏金阁中国 藏茶 全国项目对接大会暨世界华商&世界名家中国行走进厦门---华商资源整合高峰论坛”即将于12月15日于厦门新的五酒店---厦门百翔软件园酒店举办!峰会上将有相关政府领导、藏传佛教活佛、全球商界等知名人士现场做精彩分享!此次峰会极其隆重,出席的嘉宾、参与的人数都远远超越以往!藏金阁藏茶官方网站将陆续介绍相关出席的嘉宾,敬请关注!      “美国联邦肯塔基克罗荣誉奖”颁奖词这样评价:“叶星生的行为可以纠正国外对西藏的一些偏见。证明中国是尊重、保护藏族人民权益和传统文化的,是尊重知识产权的。这对于维护中国的形象与尊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叶星生老师简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西藏文化与发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西藏收藏家协会会长、西藏博物馆名誉馆长、四川大学、西藏大学客座教授、十世班禅宫廷画师西洛老人弟子、1979年创作的布画《赛牦牛》获西藏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0年至1985年,为北京西藏厅设计绘制《扎西德勒图》等七幅大型壁画;1998年获得世界杰出人士奖“美国联邦肯塔基克罗荣誉奖”;2005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播中心评选为“2005世界杰出人才”,并编入《21世纪2000位世界杰出人才》;2006年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2008年6月被评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年度杰出人物”名列榜首;200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人物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时代功勋—感动中国60人”······      叶星生老师是画家、收藏家,他说自己是“三栖动物”,他是以画家的眼光来进行收藏,再用藏品来研究,而研究的成果又浇灌和提升我的绘画,三者相辅相成,循序渐进,而成就了叶星生。就绘画、收藏的关系,央视《东方之子》作了精彩的旁白:“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绘画,是他的亲生儿子;一个是收藏,是他的民族的儿子。他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卖了,来这个民族的儿子,又还给了这个民族”。      1961年,13岁的叶星生从成都出发,随父母进入藏区,由于画得一手好画,15岁就成为当地报纸的美术编辑。他说,“我熟悉世代生活在这个高原上的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美,享受着美,创造那种美是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藏民族是有着强烈信仰的民族,叶星生说,这种信仰处处被打上了美的烙印,也让他如痴如醉。在收集美术资料,寻找绘画素材的过程中,“我渐渐忘记了自己。”叶星生1961年在西藏山南昌珠寺临摹壁画时,一位老僧见他饥饿,便拿出酥油人参果给他充饥,果子吃完后,看见精美的陶罐,他便向老僧人要了下来,这成为了他来到西藏后件藏品。       沉醉于藏文化的叶星生,绘画成果日渐丰硕,技艺不断提升。1979年,他在学习西藏传统唐卡基础上,创作了他的一幅布画“赛牦牛”而获得西藏美展一等奖、全国美展二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第二年,他被推荐进京,为作画。1984年,一幅长18米、高4.5米的大型壁画《扎西德勒图》进入西藏厅,再加上其它六幅壁画创作而让他声名鹊起。一位英国老太太,在阅读了《中国日报》之后,马上飞到北京,找到叶星生,买走了他1970到1980年间的20余幅作品,叶星生为此获得了一万元,对于月收入只有几十块的他来说,真是一笔巨大的收入。于是叶星生成为改革开放以后批让作品进入市场的知名画家。        叶星生拯救藏文化、痴迷于藏族艺术品的收藏。的绘画成功使他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于是他开始跑遍西藏农村、牧区去寻找、搜集散落于民间的宝物,到马棚羊圈里翻出“破铜烂铁”。叶星生常说,自己真正的身份是画家,其次才是收藏家。他不光是画家,还写书、写文章,搞装修设计。他说,“感谢欧亚板块相撞,创出了世界神秘之地西藏,感谢上天让我来到西藏,这伸手就可抓住蓝天白云的地方,感谢这里的土地养育了一个伟大的民族——藏族。感谢藏族人民为人类创造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让我在这里醉倒了整整四十年。”          线坚守几十年,他为藏文化的抢救和保护默默地工作着。1991年的一天,有人用麻布口袋背了两幅唐卡来找叶星生,让他眼睛一亮:从来没看到这么好的唐卡!一幅开价10万,以6.5万元卖给了我,而那幅开价16万元的唐卡买不起,也不知道去了哪儿。这是叶星生一段记忆深刻的收藏故事,收获和遗憾一直陪伴着他。            叶星生在藏四十年,亲眼目睹民间文化所遭遇的破坏、流失,“我就下定决心将藏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多保留些下来。于是,我便节衣缩食,倾其所有,卖掉所有的画作与家产,甚至牺牲了婚姻和家庭来收集、保护、研究散布于西 藏 各地的民间文化实物。”为了收藏,叶星生卖掉一切可以卖的东西及全部美术作品,甚至将母亲给的订婚戒指、耳环也全部换来用以收藏。而他自己用的则是文革前自制的家具,睡的是用层板搭成的床,铺的塑料地板伤痕累累却舍不得扔掉。直到1998年,叶星生过的都是贫困线以下的生活,自然也没有钱来款待朋友,来搞交际应酬,于是社会称他为“吝啬的收藏家”而媒体的报道则是“家财万贯,身无分文的收藏家”。      没想到的是1999年初,叶星生作出了一项让世人震惊的决定——将自己30多年收藏的2300件藏品,全部捐给西藏。其中一级文物22件、二级文物43件、三级文物100件,对这批珍贵的历史文物,在西藏文物局的报告中给予了高度评价:“叶星生先生在藏36年,所收藏的近2000件历史文物已自成体系,较系统的反映了西藏的传统文化及藏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并有力的证明了藏汉关系渊源流长。尤其是大量的历代民俗藏品展示,填补了我区对外宣传与博览上的一个重要空白。这批藏品是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笔珍贵财富,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对于研究和介绍西藏的人文、历史及正确的认识西藏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部分藏品为历代罕见的珍品、孤品、绝品,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西藏文化瑰宝。关于捐赠的心情叶星生在给西藏政府的信中写道:经受过多少的不眠之夜,我逐渐清晰了多少年来萦绕在心中的一个愿望:决心将我视若生命的民间艺术珍藏,全部回报西藏这块抚育我成长的土地,报恩于厚爱我的西藏人民。叶星生用八个字进行了概括:“难分难舍,但义无反顾。”他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写道:画没有、家没有、陪伴我30多年的藏品也离开我了,我真的一无所有了。      艰辛的耕耘与付出,终得到祖国、人民及国内的理解和回报,而让云开雾散、星光灿烂。1998年叶星生获得“美国联邦肯塔基克罗荣誉奖”,美方代表贝尔·雷·布什博士在致词中讲:“叶星生的行为可以纠正国外对西藏的一些偏见。证明中国与国民是尊重、保护藏族人民的权益和传统文化的,是尊重知识产权的。这对于维护中国的形象与尊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1999年在藏品捐赠仪式上,西藏自治区对我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不仅是一批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叶星生的高尚行为和对民族文化的突出贡献,将永远载入西藏文化发展史册”。同年叶星生在北京受到胡锦涛、等党和的亲切接见与鼓励。而让他欣慰的是,他的行为得到了藏族人民深深理解和感激,让他们心中永远记住了一位汉族人,一位被它们称为“嘉措”的汉族画家、收藏家,并被视为他们的亲人。      目前,他已就职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时常奔波于拉萨、成都、北京三地,为弘扬藏文化竭尽全力那些东西是我们父辈的东西,但却正处在自生自灭的危急之中。民族文化中流散在民间的物质形式的东西越来越少,有一天我们会找不到“令我们骄傲的证据了”。经过多方努力,由国家投资的“中国西藏文化博物馆”即将完成,西藏博物馆的“叶星生民间文化捐赠馆”也已正是设立。叶星生认为,那些东西是历史见证,更是藏民族的骄傲。他感慨地说:我被评为评选“民间文化守望者”不仅是要推出英雄人物,更重要的是要唤起全社会对民间文化的重视,只有共同参与保护,才能达到“文化守望”的目的。     结缘藏茶,融入藏茶,带着藏茶走世界      叶星生6岁便开始学习说藏语、吃糌粑、喝酥油茶,而酥油茶的主要原料就是藏茶。对于藏茶,叶星生首先喜欢上了她的颜色——如玛瑙般的褐红色,极其诱人。其次,是香气,藏茶的特殊香气,沁人心脾,让人神清气爽。叶星生说。除颜色漂亮,口感润滑,香味浓郁外,喝 藏茶 还是全身的享受,鼻子可以嗅到味道,连耳朵也能“闻”到香气。他解释说,耳朵“闻”到的是历史的声音,是茶马古道上背夫的吆喝声。和行走在石阶上的马蹄声。      叶星生对藏茶有着特殊的感情与见解。他说:“我在西藏40多年过的极其艰苦劳累,但至今还红光满面,精力充沛,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常饮藏茶。而藏民族更是藏茶的受益者,它们长期缺乏水果蔬菜,而就凭借天天离不开藏茶,依旧活的很健康、快乐。他们不仅将茶当作生命甘露,还作为供佛的圣品而赋予藏茶更多的生命与文化。

产品名称:峰会嘉宾之藏文化专家叶星生老师

公司名称:厦门藏金阁集团有限公司

招商网页:http://www.tangjiu.cn/z_xmzjg

类 别:饮料招商

品 牌:藏茶

原 产 地:

合作方式:全国代理

合作区域:中国-福建-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