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雪山映衬下,雅鲁藏布江的碧水蜿蜒流淌。2025年9月19日,茅台1935“寻道中国”第三季科学探索活动在西藏林芝这座“雪域江南”之城圆满落下帷幕。
南迦巴瓦峰在细雨中偶露真容,鲁朗林海的松涛声声入耳。在这场以“跨越天地·共赴山河”为主题的收官盛典上,茅台1935正式发布了与中国国家地理联名的第三款文创产品——“茅台1935·中国国家地理文创酒(北纬30°)”,为历时五个月、横跨中国三级阶梯的科学探索之旅画上了圆满句号。
地理叙事:北纬30度线上的生态与文化共鸣
“茅台1935·寻道中国”第三季活动于2025年4月启动,沿着神奇的北纬30度线,自东向西依次探访了上海、芜湖、武汉、雅安,最终抵达西藏林芝。这条纬线横穿我国第一、第二和第三级地形阶梯,串联起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构成了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组成部分。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在致辞中指出:“茅台始终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茅台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工作主旨,全力构建水土气微共生的生态系统”。茅台酒的产地贵州仁怀同样位于这一纬度附近,使得这次探索成为了一次生态与文化的双重溯源。
在收官盛典上发布的“茅台1935·中国国家地理文创酒(北纬30°)” 是一款融合了地理科学和人文艺术的作品。这款文创酒以 “极目三十度·寻迹中国脊” 为主题,采用了“地理/文明双螺旋”设计逻辑,巧妙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元素。
瓶身设计独具匠心。地形釉色瓶——以北纬30度地形地貌走势为基底,通过艺术化提炼将三级阶梯可视化呈现;四色渐变——撷取“海水蓝-平原绿-高原黄-雪山白”四大代表色,以四色层次渐变形式应用在瓶身上,精准还原地理高差变化;站点元素融合——通过蒙太奇手法将上海武康大楼、芜湖中江塔、武汉黄鹤楼、雅安廊桥与熊猫竹海、林芝尼洋阁与雪山等元素融合呈现。
据悉,这款文创酒已于9月20日正式上架i茅台APP,每日限量投放。
三季历程:从地理探索到文化诠释
“茅台1935·寻道中国”项目已持续三年,形成了完整的品牌文化叙事体系。第一季的胡焕庸线之旅——从云南腾冲到黑龙江黑河,沿1935年提出的“中国人文地理分界线”探寻地理格局造就的人文性格;第二季的大运河之旅——沿京杭大运河从开封到北京,探寻水运与国运历史变迁,解读千年运河文化;第三季的北纬30度线之旅——从上海到林芝,跨越中国地势三级阶梯,见证生产力与经济的历史变迁与跨越前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副社长孙樱评价道:“再也没有一杯酒,如茅台1935,将山河的壮阔与文明的深厚,凝练得如此醇厚;也再没有一杯酒,如茅台1935,能让我们品出万里山河的辽远、千年历史的回响”。
三年的“寻道中国”项目为茅台1935品牌带来了显著的价值赋能和市场回报。通过系统性的地理探索和文化挖掘,茅台1935成功将产品从单纯的消费品提升为文化载体。三季活动积累了地理广度、时间长度和人文深度,构建了“地理-文化-价值”三维品牌体系。
自2022年1月上市以来,茅台1935在三年多时间中已成为茅台集团的百亿级大单品,是茅台股份产品矩阵中的耀眼明珠。通过连续三年的寻道活动,对于消费者而言,“寻道中国”项目提供了超越产品本身的文化价值和情感认同。
消费者通过参与这场文化之旅,购买的不仅是一瓶酒,更是一种文化身份和认同感。这种情感连接极大提升了品牌忠诚度和口碑传播效应。连续参与多季活动的消费者表示:“我收集了‘寻道中国’每一季的纪念产品,对我来说,这不仅是美酒,更是一段段文化记忆。”
公益之心诠释品牌温度与社会责任
“寻道中国”不仅是文化探索之旅,也是公益践行之旅。在每一站活动中,“茅台1935·国之大医”公益基金都会向当地医疗机构捐赠。
在林芝站活动中,该基金向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捐赠了50万元,用于支持当地医药公益事业。自2023年3月成立以来,该基金已累计募集资金2300万余元,持续助力中医药事业发展。
茅台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贵超表示:“茅台1935始终秉持‘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的企业价值观,在寻道的过程中不断践行社会责任。”可以说,三季“寻道中国”,茅台1935走过了胡焕庸线、大运河和北纬30度线,积累了地理的广度、时间的长度和人文的深度,但这条寻道之路从未停止。
在林芝收官仪式上,中国国家地理副总经理肖圣松发布了茅台1935寻道中国第四季主题——“中国节气之旅”。2026年,茅台1935将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继续带领消费者品味万里山河的辽远、千年历史的回响。
当消费者举起这杯北纬30度文创酒,他们品尝的不仅是酱香醇厚,更是一段段文化故事与民族记忆。这正是茅台1935高于同类产品的核心价值所在——它早已超越一瓶酒的物理属性,升华为一种文化符号和情感载体。
该二维码7天内(09-30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编辑:seotjxx1
本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糖酒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