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对于葡萄酒来说,不同产地的葡萄酒之间的价格差异巨大,因此,一些商家便动起了“歪心思”,通过使用更换包装、灌装假酒等方式将普通葡萄酒伪装成知名产区的葡萄酒,通过制假、售假的方式来牟取暴利。
针对此类现象,行业内的相关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已发展出可借助质谱仪,测定葡萄酒当中锶同位素相对丰度比值(特别是87Sr/86Sr),从而对葡萄酒进行产地溯源的技术。
锶同位素技术,简而言之,是一种通过分析葡萄酒中锶同位素的相对丰度比值(尤其是87Sr/86Sr),来追溯葡萄酒产地的科学方法。地球上的土壤,如同人类的指纹,每一片土地都拥有独特的锶同位素组成。这些同位素,随着雨水渗透、岩石风化等自然过程,被植物根系吸收,进而进入果实,最终融入葡萄酒中。因此,葡萄酒中的锶同位素是跟产地土壤中的锶同位素高度相关的。
值得注意的是,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不会人为添加任何含锶同位素的物质,这意味着,葡萄酒中的锶同位素特征完全来源于其生长的土壤环境。这一特性,使得锶同位素分析成为了一种可靠且非破坏性的检测方法,既不会改变葡萄酒的品质,又能准确揭示其产地信息。
然而,要想准确运用这项技术,还需考虑葡萄品种、年份差异等因素对锶同位素比值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锶同位素分析前,葡萄酒样品需经过精心预处理,如去除沉淀、均质化处理等,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样品的保存条件也极为关键,需避光、低温、干燥保存,防止污染和变质,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业内人士表示:“简单来说,当对一款葡萄酒的来源存疑时,只需要测定酒的锶同位素,然后与产地土壤中的锶同位素进行比对,就可以对葡萄酒进行产地溯源。”
尽管锶同位素技术在理论上为葡萄酒真伪鉴别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的相关负责人分析称,首先,高昂的检测成本是制约其普及的一大障碍。对于消费者而言,面对一瓶疑似假冒的葡萄酒,动辄数千甚至上万元的检测费用,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即便是对于葡萄酒经销商而言,频繁采用这种高成本的检测方式,也会对其利润空间造成不小的压力。
其次,标样获取的难度和合法性问题,也是锶同位素技术普及的一大瓶颈。要准确鉴定一瓶葡萄酒的真伪,通常需要与已知产地的真品葡萄酒进行比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获取同一批次或同一年份的真品葡萄酒作为标样,成本也往往比较高昂。
此外,从官方渠道购买标样进行鉴定,虽然理论上可行,但一旦涉及官方鉴定,消费者便无需再额外进行锶同位素分析,这使得该技术应用的市场需求进一步缩减。
同时,该项技术还不是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这也是制约锶同位素技术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
即便锶同位素分析能够准确揭示葡萄酒的真实产地,但在维权诉讼中,这一结果可能并不被法院直接采纳为决定性证据。因为其尚未被纳入国家认可的检测标准体系内,导致其在法律上的效力存疑。这无疑给希望通过科技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消费者和商家带来了额外的法律风险。
针对该技术的应用场景较低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还需加强技术研发,降低成本,提高检测效率。“通过技术创新,优化检测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从而降低检测成本,使更多消费者和商家能够负担得起这一先进的检测手段。同时,推动建立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明确锶同位素分析在葡萄酒真伪鉴别中的法律地位,增强其作为证据的可信度。”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共享不同产地葡萄酒的锶同位素数据库,也是提升检测准确性和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全球性的锶同位素数据库,为更精确、快速的产地溯源提供数据支持。这不仅能够提高检测效率,还能有效打击跨国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国际葡萄酒市场的健康与秩序。”
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葡萄酒的打击力度,也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葡萄酒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安全的消费环境。
该二维码7天内(07-14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编辑:seotjxx1
本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糖酒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