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新闻

您的位置:糖酒网>品牌频道>食品品牌>渔大叔>品牌新闻正文
建设“生态岛”中出现的新名词
2012-08-30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建设“生态岛”中出现的新名词

据了解,虽然县长刘兴伟上岛工作只有2年多的时间,但他对保护海岛特有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认识却很深刻。他说,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生态岛建设的总体规划是长海县可持续发展的纲。 
的确,在总体规划出台3年多的时间里,长海县在保护环境、建设生态经济的前提下,提出了“工业强县、渔业立县、旅游兴县”的三大战略,作起了生态工业、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的大文章。 
    一时间,海岛人知道了很多与生态有关的新名词。  
    “飞地经济”。为了解决海岛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保护海岛的自然资源,斥资1亿元,在海岛之外的皮口镇碱地上建起了4平方公里的工业加工区,搞起了真正意义上的离开海岛的“飞地”。今年8月,几个水产品加工及海洋食品开发项目将落户这里。而对岛上原有的20多家工业企业加大环保改造力度,尽管每家企业上一套环保设施都要花上百万元,但到今年年底,剩余10多家没有改造的企业将全部改造完毕。 
一位曾在海岛工作多年的老领导想帮助海岛引进一个大项目———一家鱼粉加工厂。可考虑到其项目对环境的污染,有关部门严格地将它拒之门外。把好岛内工业项目进口关,已成为县委、县政府的共识。 
    ———“海底银行”。这个渔业养殖的新名词,彻底地改变了海岛以往的那种破坏式、掠夺式的养殖开发模式。将大量的高产出、高附加值的优质海珍品苗种投放大海,形成一种纯天然生长的海产品,建立起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使“靠海吃海”的海岛有了座真正的“海底银行”。 
    目前,长海县已将虾夷扇贝、海参、海胆、鲍鱼等名特优新精品种的底播增殖面积发展到100余万亩,年放流各类苗种20多亿枚(头),面积达40余万亩,构成生物的多样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经济上的高效性,形成了增收同步、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生产模式。海底扇贝、海参、海胆、鲍鱼等生物存量达88万余亩,数量达50亿余枚(头)。增养殖生物种类发展到4大系列、二十几个品种,增养殖产量12.5万吨、产值18.5亿元。 
    科学合理的布局浮筏养殖规模,进一步控制了高密度浮筏养殖区台筏数量,积极引导浮筏养殖向深水转移,探索开发了虾夷扇贝串耳延绳养殖技术,目前这种改善养殖海域生态环境的新技术已在全县推广。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帮您找产品

糖酒网专业产品顾问一对一指导

1、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请找我!

2、产品太多挑花眼,请找我!

3、初入此行业很迷茫,请找我!

4、联系不上酒企业,请找我!

5、我有尾货要处理,请找我!

加专业顾问微信,帮您解决酒产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