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海参与中医养生文化
偶然间听广播一档健康节目正介绍海参,称海参为“海洋里的营养宝库”。我的心不由被出动了一下。在我的书桌上摆放着一摞关于中医药食文化的书籍,一段时间来的学习与感悟,让我深深体会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医药食文化是我们古人留给人类的一座文化宝库,海参,听名字,我想是否像人们传说的“陆地有啥,海里就有啥”的理论?查阅资料,我的猜测得以证实,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海参,又名海人参,因其补益作用类似于人参故此得名。”再继续查阅,一本美国出版的权威的营养宝典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海参,中国人几千年前就用它治疗骨关节疾病”。回头再翻阅中医书籍,我发现古人对海参的论述甚少,零散且见解各有不同,于是这就勾起了我对海参的了解兴趣。
海参,自古以来就是宴席上的佳肴,滋补人体的珍品。然而,我们对海参的认识完全来源于现代营养学的研究,海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大量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素以及其它一些如尼克酸、粘多糖、软骨素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但是在千年以前,我们的古人并没有这样的技术认知海参的这些成分,然而他们就已懂得了海参的食疗价值,并用以滋补养生。他们是够有一套独特的理论指导呢?是的,中医对人体与药食的研究注重的整体性。海参的整体特性体现在它所独有的性味上。而人的整体性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将周身联为一个整体,药物食物根据自身的性味归属于人体某一经络,从而起到治疗与养生的目的。海参,在祖国医学书中这样记载:“海参,味甘咸性温,入脾、肾经,补益元气,健肾生精。”
先说补益元气,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元气为生命之根本,元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赖元气而生,元气尽,人虽然形体俱备,但生命已不存在。元气为人体先天之气与后天水谷之气相生。先天之气藏于肾,后天水谷之气来自脾胃,源于饮食。水谷之气即饮食中的精华物质,包括我们现在已知的各类营养素,当然还不仅仅只是这些。元气非谷气不能滋养。海参古今公认的滋补珍品,当属饮食精华中之精华。海参甘温健脾,咸温滋肾,脾肾受益先、后天同补,大补元气,这就是它又名“海人参”的实际意义所在。
元气充,新陈代谢快,生命力自然旺盛。元气足,五脏六腑经络得以濡养畅通,免疫力自然提高。现代科学已认知经络不是血脉,但经络又与血脉关系密切,经络畅通血脉调和,海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益机理即在于此,元气充足,经络方能畅通。古人云:“经络畅通,百病不生”。
再说健肾生精,大多数中药功效多有偏重,或重于壮阳,或偏于滋阴。而海参却可阴阳双补。尤适于精血亏损、体质虚弱者进补。人体精血为阳,精血枯阳自虚;阴为阳之根,阴虚阳亦衰。阴阳不足根为精血亏损。出现贫血眩晕、肠燥便涩、男士阳虚,腰酸、阳痿、遗精等症状。海参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健肾生精,精血同源,这也是古人将海参列入补血食品机理所在。精血充足,阴富阳自生。滋阴壮阳,正所谓“善补阳者,阴中求阳”。这与社会上大量药品补肾虚而一味壮阳而致肾精枯竭更为科学合理。
肾主骨,精生髓。骨得髓之充养自然健壮。这也即是千年前的古人就用海参入药治疗骨关节疾病道理所在。近来,研究证实,海参可促进人体控制感染过程的前列腺素的分泌,关节炎患者进补海参,可补充所必需的粘多糖和软骨素等。古人的理论实践得到了有力的科学依据,这让我们由衷地感叹古人的智慧。
如此看来,海参不愧为滋补之珍品!
感谢海参,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这一份馈赠。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1、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请找我!
2、产品太多挑花眼,请找我!
3、初入此行业很迷茫,请找我!
4、联系不上酒企业,请找我!
5、我有尾货要处理,请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