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新闻

您的位置:糖酒网>品牌频道>饮料品牌>百立乐>品牌新闻正文
从圣桑集团 探索如何让农科产业如何走出去
2012-09-06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涉农企业风险大周期长,如何突破资金、技术、市场瓶颈,挖掘市场,建立相对稳定、潜力大、后劲足的涉农企业,杨凌圣桑集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杨凌圣桑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利用高新科技开发出桑椹果汁系列产品,自1999年底投放市场,远渡重洋进入美、韩、日等国家,产品供不应求。桑公司也成为陕西惟一一家将成品果汁出口到国外的涉农企业。
    市场互动,从初级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这里的“互动”不仅意味着农户与涉农企业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国际国内市场的互动。农户和基地生产出的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低,只能占领初级低端市场;如果由企业牵头,依靠科技对原料进行深加工和包装,就能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占领高端市场。在“基地(农户)+企业+国际市场”的产业链中,企业同时可以进入低端与高端两个市场。在国内以资源和科技为先导,做大做强桑果产业,巩固市场主导地位。1999年圣桑公司首先在人人乐、家世界等国内大型超市上架,快速占领国内市场;同时以麦德龙、沃尔玛、易初莲花等大型国际超市为载体,利用海外网络以及下属海外窗口香港圣桑国际公司,将桑椹果汁推向国际市场;继而又与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签订供求协议,实现国内外市场的对接,形成全方位对外、多元化出口的营销格局。
    基地(农户)+企业+国际市场的产业链,让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对接,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实现相互交叉。农户与基地为企业提供原料,企业带动农民致富。圣桑公司已在陕西秦巴山区建立起2万亩优质果桑基地、11000平方米生产基地。公司为农户提供桑果苗木指导种植,签约保证种植面积和桑果质量,按保护价收购保护农民利益,种桑取果,采叶养蚕实现了农民增收。仅采收桑果一项,每亩桑园每年可增收2500元,20万山区农户因此脱贫致富,实现了退耕还林,促进了山川秀美。
    产业互补,用新兴的旅游业反哺涉农产业
    “产业互补”补的是资金,补的是发展后劲。农产品生产和涉农企业发展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资金供给是两者的生命线。贷款难是涉农企业和农户共同面临的问题。单个农户规模小,贷款额度低;订单农业模式决定了涉农企业难以形成产业实体,基地土地是农民的,涉农企业自身资产有限,不能以抵押基地土地的形式争取国家贴息贷款。资金瓶颈如何突破?
    “自筹资金,借力发展、用新兴的旅游业反哺农业,实现产业互补”,这是圣桑公司的回答。2004年圣桑公司利用外资收购香港民德有限公司,从而控股四星级涉外酒店——西安骊苑大酒店。圣桑公司董事长魏文利解释说,收购酒店是资金经营的一个新模式。从经济效应上讲,旅游业周期短、收益高、见效快,爆发力强。今年盛夏骊苑大酒店客房几乎天天爆满,酒店每天都有大量资金进账。酒店的资金可以支持陕南果桑基地建设,实现“北钱南调”,补充农业资金缺口;抵押酒店又能申请国家农业贴息贷款,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周期长、见效慢,发展后劲十足,现在看是旅游业反哺农业,几年后也许会是农业支持旅游业。更何况“圣桑”和“骊苑大酒店”这两个知名品牌的相加,会形成具有活力的产业集群,创造更大利润。
    资本互助,从企业重组引进国际资本和管理
    圣桑果汁的迅速崛起引起香港、美国、欧洲等地客商关注,并积极参与企业的重组。用魏文利的话讲,外资注入企业,就是让外企在中国实现本土化,也是杨凌圣桑向国际化迈出了一步,它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管理和进军国际市场的便利,也吸引来了大量人才。圣桑公司中半数以上员工都受过高等教育,拥有19名高级职称或硕士学位的科技精英。用魏文利的话说,一只蜜蜂很难自己飞到国外采蜜,如果搭上飞机可就难说了。2001年圣桑公司与香港大昌贸易行有限公司签订了600 万美元的合作合同,坐上了开往国际市场的航班。
    圣桑公司现年收购桑椹鲜果28000吨,生产桑果原汁14000吨,年产浓缩清汁3000吨,桑椹饮料10000吨,桑椹保健酒4000吨,企业加农户联合发展新模式让企业快速发展起来。股份制改造势在必行,只有改造才能够形成资源开发、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动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2005年圣桑公司正积极筹化组建陕西杨凌圣桑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并计划在香港上市。他们计划下一步要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桑椹深加工和出口创汇企业,希望带动陕西桑椹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帮您找产品

糖酒网专业产品顾问一对一指导

1、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请找我!

2、产品太多挑花眼,请找我!

3、初入此行业很迷茫,请找我!

4、联系不上酒企业,请找我!

5、我有尾货要处理,请找我!

加专业顾问微信,帮您解决酒产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