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新闻

您的位置:糖酒网>品牌频道>饮料品牌>百立乐>品牌新闻正文
3年风雨兼程,一路坎坷,所向披靡
2012-09-06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秦岭山脉万名桑农的慈善家——访圣桑企业集团董事长魏文利女士
    圣桑,一个传承中华五千年种桑历史的企业,根植于桑树,大力发展桑制品,把真正的绿色、有机、放心的产品带给广大消费者。13年来,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成就全球最大种桑基地的伟大创举,成为中华民族续写桑文化的一个窗口。13年来,圣桑以她不可撼动的高贵品质书写了一个不老的传奇。
    今生无悔,与桑的不解之缘
    据历史记载,早在五千年前中原、关中地区的桑果种植就可达繁荣之貌。几千年来,我国一直都是桑树种植大国。上世纪90年代,中国每年出口的蚕桑占全球出口总量的70%。然而,在这一光辉数字背后,关于桑果产品的记载却始终是个空白。
    十年前,一个房地产业空前繁荣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着丰富医药保健品管理经验的魏文利却独具慧眼,发现了桑果产业这一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桑树全身是宝,其根、茎可入药,叶可养蚕,果可食用。由于蚕宝宝对空气等环境质量有极高的要求,自古以来果桑园不能也从未施用过农药,从而保证了果实的纯天然性,所以中华桑果是真正的绿色有机食品,不仅符合现代国人的健康理念,更顺应了新世纪绿色健康时代发展的主题”,魏文利说。
    我国的桑树普遍生长在文化相对落后、劳动力比较密集的山区,属山区经济作物,将桑树大面积的种植于中国西部,不仅可以治沙护林,促进山川秀美,更能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此等两全其美之事,何乐而不为?
    基于对桑果医药功能的认可,也为填补市场空白,魏文利毅然决定开发桑果产业。1999年,她走上了一条投入大产出慢的桑果科技发展之路。13年风雨兼程,一路坎坷,所向披靡。
    这是一份事业  而非一个生意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超全国总人口的50%以上,然而这个终年辛老的群体,年年日日的忙碌,换来的却只是维系生计的微薄收入。从小就生长在关中小县的魏文利,亲朋好友中不乏一辈子靠天吃饭的种田人,家庭熏陶,梦想使然。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医药管理工作的魏文利在掌握了一定的医药常识后,对生长在家乡的桑椹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基于对桑果医药功能的认可,在秦岭山脉大面积种植桑树成了魏文利最大的梦想。
    秦巴山区种植桑果已有四千余年历史,生产的桑果具有无与伦比的营养价值。虽然拥有独特的资源,但是贫穷仍然困扰着这里的百姓近千年。授之于鱼,不知授之于渔。一向热衷于慈善事业的关中女子魏文利,凭借着信念和关爱,于1999年注资三千万,成立了杨凌圣桑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在陕南大面积种植桑树。
    桑果企业是涉农企业,拥有风险大、周期长的特点,想要建立相对稳定、潜力大、后劲足的农科企业,坚定信念是最主要的元素。前期需要注入大批的资金,还要承受着自然灾害的考验,在经过漫长地生长周期后才得以收获。在种种限制和困难下,魏文利仍然选择创建圣桑,一方面是为填补市场的空白,另一方面就是帮助陕南乡亲脱贫致富。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在企业创建之初,在对农户的关系中,魏文利做出了令陕北汉子都瞠目结舌的举动。那就是,用当时高出市场1.2元/斤大米的价格收购农户手中的桑葚,并全部实行现款收购拒打白条。这一大刀阔斧的举动极大地调动了桑农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圣桑又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向桑农免费发放桑苗一千多万株,帮助农民种植桑树,于是成就了今日壮观的万亩桑园。
    创业的艰辛不言而喻,只是魏文利对这一切无怨无悔,她说:选择桑果就是选择坚信梦想,这是一份事业,而非生意。我给予乡亲父老的是一份与自己同样的梦想和事业。
    小小桑果传真情
    古语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创业难,创业难于上青天,尤其是对于魏文利这样土生土长的关中女子。魏文利回忆说: 1999年企业创建之初,我们第一次去安康收桑果,当时带了几个西北农科大的学生,去的当天山中下了雨,我们穿着高跟鞋走在山地上,有好多人都摔倒了,头上身上全是泥巴,车也被陷在泥泞里出不来,然而没有一个人抱怨,都冒着雨抢收桑果。但是收完之后又运不出去怎么办,难道让收到的桑果因无法投入生产而忍痛倒掉吗?企业当时本就资金短缺,又遇上这样的事情实在是雪上加霜。正在我们左右为难的时候,当地农户便齐心协力,用自家的石碾子把桑果捣成果汁,待天晴后运回车间,这才保证了企业免遭损失。其实像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也就是因为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我们和桑农之间建立了浓厚的情谊,也得到了他们最大限度的支持和信任。
    魏文利:“我国桑树品质高贵,其功能和市场潜力都具有广阔前景,从13年前我们送第一棵桑苗开始就已经预料到了它的未来。”据了解,15年前的圣桑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校办工厂,由8位教授精心研制以桑果为原料的微生物果汁,做起了真正有益于人类身体健康的桑果饮料,15年来仍无跟随者。然而,企业成立十余年,销售量始终上不去。桑果保质期短为六小时,使桑农在大面积种植桑果后因出售不掉使桑果成为滞销品多数烂在地里,陕南桑农曾几次围攻省市政府机构,要求解决桑果滞销问题。此时魏文利便保证,即使企业破产,圣桑也要对桑农的果实按正常价格全部收购。于是,2007年与桑农签订了全部收购协议,保证桑农不受损失。直至今日,桑农每年的收入可达??。目前,圣桑已向宝鸡、四川等地配备榨汁车,帮助异地桑农销售桑果。
    十余年,圣桑人凭借一腔热血、凭借对桑农的负责、对桑果事业的热爱,在艰难困苦中推动陕西省桑果事业发展。未来的圣桑人,更是充满信心,实现本年度销售额达8千万,2013年实现2个亿,2014年实现3个亿,最终成功上市的伟大目标。
    成就圣桑精品化之路
    圣桑是集种植、加工、销售与一体的企业,如今拥有全球最大的桑果基地、10万余名桑农和包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各大知名高校等科研院所组成的庞大科研团队。如今,在魏文利的带领下将走产业精细化之路。根植于桑树,将桑产品做透、做细、做成系列。让真正低价格、高品质的丝绸、蚕丝被、蚕蛋白保健品从圣桑源源不断滚入市场,成为百姓产品。
    丝绸之路无丝绸是长安人心中的痛,更是魏文利心中的一块石头。经营桑果制品十余年,开发长安丝绸,将桑做成一种文化,是魏文利一直以来的梦。如今正逢大唐丝绸博物馆开馆之际,思维敏捷的魏文利,对于圣桑的发展,有了新的目标和规划。
    魏文利:小小的桑是一本读不透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丝绸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载体,并与唐文化一脉相承、息息相关。在小小丝绸上讲述泱泱中华五千年的繁华巨变是一种软实力的展现,并将她以旅游商品的方式出售给来陕和来我国旅游的各国人民,将中国的文化带回去馈赠佳友,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我想象着,十年二十年……,中国人甚至世界人民都能穿戴上我们圣桑的丝绸、披上中国的古老文化;盖上圣桑的蚕丝被,把健康传递。让西安再回到大唐盛世,四夷来同的繁荣景象;让全世界人民聚集西安,只为追求中华的一叶桑。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帮您找产品

糖酒网专业产品顾问一对一指导

1、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请找我!

2、产品太多挑花眼,请找我!

3、初入此行业很迷茫,请找我!

4、联系不上酒企业,请找我!

5、我有尾货要处理,请找我!

加专业顾问微信,帮您解决酒产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