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神话:终极速度拼素质
2012-09-07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在台湾,顶新的专业是食用油,方便面市场是统一企业的天下。顶新在内地推出“
康师傅” 方便面的时候,完完全全是一个行业新手。在天津顶新投产后的第15天,“统一”在祖国大陆的产品开始上市,然而,就是这先行一步的15天,让“统一”追了 10年仍是难以赶超。这位台湾方便面大师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让一个名不见经传、根本就是个外行的顶新捷足先登、独领风骚?
顶新之所以后来居上,靠的是现代理念——速度和素质。1991年成立天津顶新,1992年第一包康师傅方便面上市,1993年1月在天津上第二条生产线,当年完成了10条生产线的布局,同时,在广州成立了第二个厂,然后又在杭州和重庆成立了两家工厂,东、西、南、北四个点就在全国形成了。为了方便整体上的配送,顶新甚至考虑每500公里设一个方便面生产基地。到1996年,顶新的方便面生产基地已经发展到了10个。
然后,顶新集团也涉足糕饼、饮品、粮油、快餐连锁、大型量贩店等多个事业领域,产品种类发展到百余种,并已有“康师傅”纯净水、绿茶、利乐包饮料、八宝粥、“3+2”夹心饼干等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经过10年的发展,顶新集团目前在祖国大陆投资总额达12亿美元,旗下共拥有55家营运公司、34家工厂、3家量贩店、31家速食餐厅,员工近24000人。顶新的这种快速反应机制,得益于它在台湾市场多年的摔打,更得益于它对经济全球化的把握——“快鱼吃慢鱼”是恒定法则。
企业提速,最大的障碍在于组织创新。顶新在10年发展中,建立了基于快速反应的新型组织架构。顶新把自己的业务员叫商流,把货物发送叫物流,目前,顶新的商流体系在全国有280多家据点、服务于4500个经销商,提供80%的营业额。这样庞大的队伍建设,要达到的目的只有一个,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接触消费者,实行“点对点”的直接接触。这种商流体系分为A、B、C三个级别,在A级大卖场里的业务员不仅负责向消费者推荐商品,同时协助老板定货、调剂库存,而且要把商品擦干净、码放整齐。这种“客户拜访制”最具有竞争力的是,业务员会代表经销商到下游市场去做访问,把本属于经销商干的事,自己拿过来做。这种一竿子插到底的组织设计,不仅使经销商的货不愁卖,而且把主动权牢牢地把握在企业自己手中,减少了经销商的“肠梗阻”,使终端变成了顶新的而不是经销商的。
企业组织创新的依据又是什么呢?就是员工素质的提升。“职业安全”是顶新人力资源开发的“专利”。为了实现“永续经营” 的企业战略,顶新以对员工个人的知识承诺为中心,提出“成长是我们的最大收获”,塑造员工的“职业安全”,而非“职务安全”。这种“职业安全”不仅包括职业生涯设计,而且向员工提供全面的就业能力保障。在企业方面,组织将对自身成就的关注放在结果上,而非工作职能或者机构模式的具体形态上;在员工方面,个人则认为真正有意义的职业生涯是充满创造意味的工作及发展,不论这是发生在一个固定的企业中还是一系列企业中都无所谓。
这种新型独特的人才策略最具革命性的一点是,它为员工创造的“机会”,不是暂时的权益之计,而是终身受益的“全人培训”。因此不论发生什么变化,拥有较高智力财富或专业知识的顶新人,总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不论是在目前的公司中、在其他公司中、或在自己开办的公司中。
顶新的保障是旨在保障就业能力。顶新给员工提供详细、系统、长期而庞大的教育训练计划以不断提高员工的能力。不断提高技能,追求新的机会,是顶新保持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如果由于经济景气的影响,而导致企业进行重组及缩减规模的情况下,顶新的人员架构在从容不迫地进行。同时,反映新的保障形式,呼唤出灵活性、流动性和变化,是这种职业保障系统不断创新的特征。尽管年轻员工的流动性强,但顶新仍不惜巨资投入教育训练,这样一来,不仅培育了自身的一流的组织架构,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理论与实践的优秀年轻人才。加强内部员工流动,为员工提供内部轮调的机会,允许员工自己在内部主动进行调动。一个鼓励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及支持创新的顶新人系统不断对总体的智力财富进行投资。
在这种职业保障体制下,顶新人树立了这样一个现代的工作理念:保障不是来自于员工被雇佣,而来自职业安全。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