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求发展 一村一品建新村
2012-10-24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一村一品”,是指一个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充分挖掘区域优势,发挥农民的创新创业精神,大力发展有特色、价值高、影响力大的拳头产品,培育主导产业,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农村建设运动和支持项目。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推进,“一村一品”已逐渐形成规模,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17个省区市建立了发展一村一品的工作机制,有11个省区按照本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制定了发展一村一品的具体规划。
位于安徽东南部的宁国市,属天目山山脉,有着得天独厚气候、地理条件,山核桃资源非常丰富。在推进产业化经营中,宁国市始终坚持“一村一品”块状农业经济发展战略,注重发挥比较优势,按照错位竞争的需要,加大山核桃产业化开发力度,扩大基地规模,培植龙头企业,提升加工水平,拓展市场空间,山核桃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全市现有山核桃面积29万亩,今年产量达6000吨,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40%,年产值突破3亿元,是当之无愧的 “中国山核桃之乡”。
一村一品是农业市场化、农产品商品化和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产物。实践证明,它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一些地方脱贫致富步伐,受到农民群众欢迎。
宁国山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一村一品”农业块状经济格局形成,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市山核桃加工率达到90%以上,其中精深加工率达到50%以上,初步形成休闲、保健、旅游三大系列产品,相继开发出椒盐、奶油、多味山核桃以及山核桃仁、山核桃油等系列产品。全市山核桃产业总值达到3亿多元,农民人均来自山核桃产业的年收入达1000元.被誉为“中国山核桃第一村”的宁国市南极乡梅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总人口2487人,全村现有山核桃成林面积3.9万亩,平均年产量达1200吨,2005年人均收入达22605元,预计2006年人均收入达2.6万元,是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的6倍。
在发展“一村一品”过程中,市政府、乡镇、龙头企业们相互积极配合,通过加强科学规划来发展基地、加强了水土综合治理的工作,改善了山核桃产区的生态环境,减少了病虫危害,从而使得山核桃产量增加,品质提升,价格上涨,带动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如今的山核桃已经被宁国市林农们称作“摇钱树”。
目前宁国市建有山核桃加工营销企业2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地级龙头企业3家、县级龙头企业6家。主要品牌有詹氏、山里仁、林佳等,其中以詹氏公司生产规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是安徽省最大的山核桃食品生产重点龙头企业。
成立于1998年的安徽詹氏天然食品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业已成为集农业生态基地建设、林业综合开发、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国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和“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公司现有总资产4000余万元,年加工各类农产品总量达1800余吨,拥有山核桃科技示范基地600公顷,居安徽省首位。2005年,詹氏公司又积极投资300多万元修建通往基地的公路,拓宽后的公路,全长8.5公里,路基宽达6.5m,路面宽达4.5m,属标准的的四级公路。该公路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梅村村的交通状况,让当地村民直接受益,仅林、农产品运输一项,每年将为当地村民节省四十余万元,加快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当地农村经济也得到迅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詹氏公司修建通往基地的公路,是一项造福乡民、回报社会的公益性建设工程,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
农业部经管司司长郑文凯这样说,发展一村一品,有利于实现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学化和产业经营一体化,将有效地解决千家万户小规模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农民也将通过“一村一品”,在参与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更好地学到先进种养技能、加工技术和营销技巧。
在第四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詹氏食品公司能够成为代表安徽的发展“一村一品”工作的典范单位而参加,是与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副部长范小健以及安徽省副省长赵树丛,省农委主任毕美家等各级领导参观了安徽“一村一品”宁国山核桃馆后,对其所做的工作都给予充分肯定,对詹氏公司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