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货物资验收
2012-11-01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据江道静工程师称,检验必须依据相关标准进行,肉制品生产企业应制定每种原辅材料验收标准。制定验收标准时,依据国家标准并结合企业产品标准要求,各项具体指标一定要等同国标或严于国标。实验室要制定原辅材料各项指标的理化检验规程,实验室检测的结果一方面要与原辅料供应厂家的出厂检验报告的结果相比较,看是否相差大;另一方面,应定期与权威检测机构比较,以检验其准确性,确保检验数据的权威性。
每批次原辅材料进厂后,使用GB2828.1〈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法,采用检验措施来对质量把关,检验的核心是检查原辅料是否含有违禁物质:如酱油必须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是否含苯甲酸钠,肉制品中不得含苯甲酸钠;检测蛋白粉中是否含三聚氰胺;原料肉使用酶标仪检测瘦肉精;检测原料肉中农残、药残;对使用的豆油,每批次检测酸价;玉米淀粉和酒精依据相关标准检测;其他项目同样必须进行检测。
肉制品生产企业的实验室要对原辅料开展微生物检验,要对原料肉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项目,对辅料不但要检测致病菌,还必须检测耐热菌,因为对于低温肉制品而言,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耐热菌有时不能被彻底杀灭。原辅材料中的微生物一旦检验不合格,该批原辅料必须做退货处理,辣椒粉类辅料可以进行辐照处理,但辐照剂量必须控制在10kGy以下;辐照后再次检验不合格的,则做退货处理,不可以二次辐照,因为过度辐照的产品被人食用后,有一定的副作用。大肠菌群不合格的原辅料,可以在产品真空包装后,进行高温恒温杀菌,包装时要求扁平化,且杀菌时袋与袋之间应保持一定空隙,以确保袋中心温度达到蒸煮时的最高温度,这样操作,细菌就可以被杀灭,可保障食品的安全质量。
对原料注水肉的检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猪肉》、GB16869《鲜、冻禽产品》等规定的方法检测,检测不出注水肉,因为按这些方法检测,肉组织中的水分不能辨别,一般而言,脂肪组织的水分是瘦肉的一半。按照标准规定的解冻失水方法,也无法辨别出注水肉。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识别注水肉:抽取整袋原料冻肉,一般为25公斤/袋,除去冻肉表面的塑料皮,放置在不锈钢架车上,在12℃—25℃环境中、自然解冻10—18 小时,测量解冻前后的净含量,计算出失水率。一般来说,没有注水的肉的失水率在6%左右;如果失水率超出10%,一般为注水肉,严重的话,注水肉的失水率在15%以上。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