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新闻

您的位置:糖酒网>品牌频道>食品品牌>陆龙兄弟>品牌新闻正文
陆龙兄弟:做不一样的海产买卖
2012-11-02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有一首关于泥螺的怀旧诗:八仙桌记下我的童年,小方碟里有我的好奇。嘴角边,多年的回味;生命里,感悟你的滋味。
  泥螺,古称吐铁,古籍载"吐铁者以宁波产者体大脂白为佳".在宁波人的集体记忆里,泥螺是家家户户招待客人的招牌菜;宁波人走亲访友,也往往会带上一瓶瓶泥螺--以泥螺为代表的糟醉食品及其供应这一传统道地美食的老商户,在宁波人心目中拥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位置。
  在众多的宁波泥螺加工商中,宁波市陆龙兄弟海产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龙兄弟")是"头块招牌".作为当地最早规模化、标准化加工腌制黄泥螺的公司,"陆龙兄弟"坚守百年传统技艺,遵古炮制道地口味,承载和保留了一代又一代宁波人的味觉记忆。想知道泥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陆龙兄弟"强大的品牌魅力,一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仅此一项单品,每年该公司可卖出100万瓶,位居全国第一。
  常年弥漫在宁波空气里的泥螺的鲜香,给这座城市贡献了一张特产名片;如今产品阵容已扩充至九大系列数百个品种的陆龙海产,也为这座城市贡献了一个全国"单打冠军".
  六"龙"兄弟和"陆龙兄弟"
  作为传统美食,泥螺的味道飘香千年。作为传统产业的守护者,"陆龙兄弟"的名称,同样浓缩了一段历史,启人想象。
  "陆龙兄弟"因何得名?长久以来,曾有个"美丽的误解".很多人在认识陈苗龙后,才终于解开困惑心中多年的疑问:"以前,我还以为陆龙兄弟的老板姓陆呢。"
  每当此时,这位陆龙兄弟董事长,总是不厌其烦地公布正确答案:他们是一家传统行业里的家族企业,创业34年来,至今仍执着地维持着"兄弟共事"的治理模式。由于最早参与创业的6个兄弟的名字当中,都带着一个"龙",而"陆"为"六"的大写,因此取名为"陆龙兄弟".
  围绕"陆龙兄弟"商标的由来,还有更多精彩的故事。改革开放初期,家住上虞崧厦的陈家六兄弟为改善生计,在老家当地第一个造船出海,他们将在近海捕捞、收购而来的黄泥螺等海产品,批发至上海、宁波、温州和福建等地,慢慢掘取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在此期间,全国糟醉大王"邵万生"、上海全国土产集团等大型加工销售企业,陆续与陈氏兄弟建立了采购关系。但一个棘手的问题,也横亘在他们面前。
  据陈苗龙回忆,当时用于盛放黄泥螺的大塑料桶,因为每家的"长相"都差不多,为此他们陈家的大桶泥螺,经常发生与其他供应商混淆或遗失的事件。为避免在配送和储存过程中造成损失,兄弟们想到的点子,就在自己的每个桶身上,用油漆涂写一些大号的字符。陈苗龙说,"那个时候,我们就想要是能用自己的商标做记号,那该有多好!"
  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兄弟们发现:拥有属于自己的注册商标,好处不仅仅在于"做记号".那个时候,他们已经"离船上岸",开始了以宁波为大本营的创业历程。最早的时候,陈氏兄弟租用了宁波新江桥边人民路6号40平米的门面,开设兄弟海味商行,以"前店后厂"的模式专营黄泥螺,并正式亮出了"陆龙兄弟"的招牌。由于他们售卖的泥螺选材道地、遵古炮制,很快打响了知名度。这时,对于注册商标的妙用,他们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将商标建成品牌,就能实现品牌溢价、形成品牌忠诚度。
  对餐餐不离海鲜的宁波人来说,泥螺蟹酱,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而且是被保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永远也难以忘怀。这种饮食习惯也成就了"陆龙兄弟"的一段商业传奇:在历经34年的暗滋潜长之后,它的货品早已不局限于泥螺,而成为几乎"除了海水什么都卖"的中国最大的"海产食品全品类供货商";它的形象,也不复是当年那间逼仄狭促的咸货行,而是拥有现代化加工厂和10余家大型直营店的"中国海产领军品牌".其中,位于宁波老外滩的总部旗舰店,总面积 5000余平米,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海产展示和销售中心,磁铁般地吸引着各个年龄层的宁波人和外地游客,也成为这个海港城市的一座味觉纪念馆。
  但这或许还不是这个传统产业深耕者的最大成就。深具创牌意识的陈氏兄弟,从90年代初开始,就相继完成了"陆龙兄弟"、"陆龙"、"海诺"、"百年陆龙" 等10余个企业商标的注册。而这些品牌也为他们赢得了商誉和尊重:"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着名商标"、"浙江省知名商号"、"中国驰名商标"……一长串灼灼生辉的的荣誉,将"陆龙兄弟"托举到了中国海产金字塔的品牌之巅;在海产拥趸者的眼里,"中国海产看宁波,宁波海产看陆龙"的顺口溜,成为他们美食地图上的"探宝口诀".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在"陆龙兄弟"的文化里,和谐高于一切。当年一手创建了"陆龙兄弟"的陈氏兄弟,34 年间,已完成了由最早的渔民、个体经营户,成为今天的事业伙伴、公司股东的数度角色转换。但令人赞叹的是,一路走来,他们始终团结一心、不离不弃,守卫着一项沿袭千年的传统技艺和一个缔造"百年陆龙"的远大梦想,也由此被学界公认为是研究企业家族管理机制的鲜见样本。
  "海产文化"提升品牌魅力
  以盐酒糖姜调和的泥螺蟹糊、以和风煦日曝干的黄鱼鳗鲞……所有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转化,它们所打造出的风味和对营养的升华令人叹为观止;并且形成了一种叫做文化的部分,得以传承。
  做"海产文化"的传承者、深耕者、推动者、传播者和创新者--与其说这是陈氏兄弟的一种自我身份定位,还不如说,这是他们在近40年与海产结缘的日子里所孜孜追求的事业境界,并已和故土、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陈苗龙表示,谈到宁波,绕不开以海产为特色的"吃文化"和囊括了东海民间史话、海产烹饪、海产加工、海产礼俗等丰富元素的"海产文化";作为海产文化的"吃",从一个侧面演绎了宁波人文精神的脉络,为宁波饮食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他说,"引领海产文化的发展方向,促进传统产业的发扬光大,这就是陆龙兄弟作为企业存在的最大价值。"
  海产文化,诚信先行。陈氏兄弟多年坚持为顾客创造最美味、最健康、最有价值的陆龙海产。为此,"陆龙兄弟"立足绿色食品的精品定位,规范管理、全程控制,并打造形成业内独一无二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他们沿袭了创业初期"前店后厂"的成功做法,只是与当年的小作坊相比,如今其自建的工厂堪称"豪华版",仅用于引进质保体系和设备改造的支出就高达5600多万元,这使它除了拥有销售、服务、物流等环节之外,还得以牢牢控制住产品研发、原料采购、加工制造这些食品安全的"高风险环节".有两个例证,足以说明"诚信致胜"的道理:从1999年08月起,陆龙全线产品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PICC)承保"产品质量信誉责任保险",至今无一例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在历次复评中,陆龙产品都获得"中国绿色食品"、"中国有机产品"标志,这在行业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如何让"海产文化"走出去?"陆龙兄弟"也新招迭出:从2000年起,他们就大胆地开创了海产食品做报纸、电视和广播广告的先河。十余年间,投入宣传推广费用累计高达数千万元,这也迫使它的竞争伙伴不得不竞相仿效、跟进。每年特别是到了年末,海产企业的"广告大战",已经成为宁波媒体年终的一个独特现象;随着"陆龙兄弟"近年的对外扩张,"战火"还一路蔓延"烧"至沪、杭等地。令人关注的是,为向世界展示了宁波海产食品行业的加工水平和发展成就,这家企业还曾获得"上海世博会宁波案例馆指定产品供应商"资格,加速推动这一宁波标志性特产及其深厚的海产文化进入全球视野。
  受人瞩目的还有"陆龙兄弟"的创新营销:凭藉分布于沪、杭、甬等地黄金商圈的10余家大型直营店以及沃尔玛、家乐福、乐购等超级市场的货架,"陆龙兄弟"让海产食品这种江浙传统名优特产大步走向全国,焕发了无限生机。现在,它又在一幅新画布大施笔墨--网购。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院长闫国庆教授认为,将传统海产食品"搬"上网店,标志着这家企业长久以来试图贴近新经济这一努力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对于一个全球市场容量高达近千亿美元的巨大产业来说,也将是迈向一个不同以往的未来的重要一步。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帮您找产品

糖酒网专业产品顾问一对一指导

1、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请找我!

2、产品太多挑花眼,请找我!

3、初入此行业很迷茫,请找我!

4、联系不上酒企业,请找我!

5、我有尾货要处理,请找我!

加专业顾问微信,帮您解决酒产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