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润田,一个能征善战的团体,一个斗志高昂的群体,总是能出色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7月4日15时许,武汉基地厂长廖振森接到总公司黄保民副总的电话,通话总共不超过两分钟,黄总简单询问了2011年江西市场从武汉基地调货的情况和武汉基地目前状况后说:“天气炎热,江西市场销量狂增,省内产能有较大缺口,希望武汉基地尽快开启三个班(中水2个班,大水1个班),人员问题,总公司从房县基地抽调20个人支援,其余的基地自己解决。”虽然是商量口气,但作为基地厂长廖振森深知:这是命令,没有商量,更不能等待,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再大的困难也必须克服。放下电话他立即召开了由生产(工程)、品控、仓储、行政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会上各部门都面有难色,这也难怪,年初为执行总公司减员增效的精神,经过半年的努力、艰苦的工作,到六月底一线员工只剩下24个人,二线人员也是按一条线一个班的配置。现在好不容易理顺,又要开三个班,虽说房县来20个人,但剩余的50多个人从何而来?即便是招齐了,生产线上三分之二的生手,生产怎么组织,怎么管理?问题的确是一大堆。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大家一番热烈的讨论,终达成共识:变压力为动力,无条件执行总公司命令。一、人员问题由综合管理部解决,途径有三:一是到附近高校招收暑期工;二是到园区内停产休假的企业招收季节工;三是动员公司员工的亲朋好友到公司参加季节生产。二、生产组织分两步走,第一步,7月10日开启两个班,全部做中水,日产水平三日内达到16000件;12号开启三个班,即中水2个班,大水1个班,日产水平中水稳定在18000件,大水在7500件。三、班组长、主操从现有人员中临时提拔。四、后勤保障方面:维护配备好所有供水、供电、纳凉设施,每天供应冰镇凉茶和其他防暑降温用品,购买五十份无固定名单意外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综合部经理钟海富在会后立即开始四处联系,电话一个接一个的打,电话打不通就到学校、周边企业去走访,和人才市场合作,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通过各种方法、各种途径发布武汉润田需要招工的信息。各部门负责人也向本部门员工传达了基地马上要开三个班,急需招工的消息,号召大家带动亲朋好友都来报名。到7月10日为止,通过面试开始上岗的暑期工就多达40多人,生产线如期地开启了两个班。7月12日,房县的23位同志经过简短休整、熟悉环境后第二天就开始上班,生产组织的第二个目标是实现了。从一线员工不足一个班的人到三个班的100多人,武汉基地用了不到10天时间,招聘力度可见之大。拒不完全统计,截止到8月下旬,光报名面试过的人员的就有100多人,在生产线上工作时间超过7天以上的新员工就有70多人,在生产线工作超过一个月的接近50人。
一支队伍三分之二的人连枪都没有摸过,这仗怎么打,生产怎么组织,这对刚接手生产部的工程部张华鹏经理来说,可谓压力巨大,任何怨言都不能解决问题,张经理把压力变动力,同时也把压力往下传递,他把现有的24人,一分为三,矮子里调高子,临战提拔了17个组长和主操,并从工程部抽调维修人员充实生产一线,迅速搭建三个班的骨架,并交待:一老带二新,老员工要负责对新员工的传帮带,不但要负责教会他们生产技能,更要负责他们的安全,不但要达标达产,更要注重产品质量,不能出批量的质量事故。新来的大学生有文化、接受能力强,但缺乏锻炼,更没有在工厂干过,初到车间干什么、怎么干全部都要老员工手把手教,张经理要求线长、班组长和主操班前培训、班中指导、班后交流,把培训贯彻始终。
新来的这些员工基本都没有从事过饮料生产这个行业,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对设备性能不熟悉,工作环境也不了解。要让他们投入工作,尽快了解生产线的各种情况,张经理总是穿梭在生产线上,跟这些新来的暑期工谈话,先让他们从思想上由学生转变为生产线的一名员工,跟他们说说人生道理,讲讲今后走上社会会碰到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不如从现在就开始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阅历,为将来积累一份资本。然后给他们讲解生产中的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在生产中如何进行自我防护,树立安全生产意识,为他们能熟练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生产中,临时提拔起来的一批班组长、主操就在这时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以老带新,耐心仔细地教新员工怎么做,比如码垛,看着好像就是出力气就行了,其实里面还有很多技巧学问呢,怎么摆最牢固,怎么放最省力气,张经理不仅亲自上阵,给他们示范怎么摆放,还发挥他工程的特色,把码垛时的方向位置都画成图纸,贴在旁边,一看就一目了然。有时候暑期工刚刚来码垛,身体吃不消,张经理就让他们休息,自己帮忙码。学生暑期工还是会有不小心的时候,蹭破了皮、磨破了手,老员工不仅赶快带他们到自备医药箱处,帮他们处理这些小伤口,还劝他们多休息,老员工感情上的体贴入微和工作上的耐心指导,坚定了学生娃战胜困难坚持到的信心。由于勤学苦练,许多暑期工进厂才一周就独立上岗,往岗位上一站,还真让人分辨不清谁是老员工谁是暑期工,许多暑期工深有体会地说,暑期打工时间虽然短暂,但磨练了意志、锻炼了筋骨、增长了知识,值得回味!
房县来的同事们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他们还没有来得及适应武汉炎热的天气,就投入个生产工作中,就像是蛰伏许久的猛虎,觅到了美食一样蓄势待发。这群从传说中野人出没的神农架来到武汉润田,身上真的也像带有野性一样,精力充沛,不知疲倦,每天卯着劲的干,总想快产高产,早日完成产量任务。武汉润田的人也不是吃素的,看见房县的同志产量高了,就激发了争强好胜的心,暗自加把劲力争把产量超过去,在这样你争我赶中,一场产量竞赛不足不觉就形成了,两个基地的人都较着劲,比比看谁的单班产量高。竞赛带来的良好的工作氛围,造成的结果就是产量大大得到提升。原先日产只有8000件,现在日产有26000件,甚至达到过29000件。这样小小的竞争不仅不会伤害两个兄弟单位的感情,还使大家更好的团结起来,因为产量提高了,就能早日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了。
不仅要处理生产部的相关事宜,张经理还要带领工程部的员工进行设备的维修工作,工程部向来都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什么苦活累活他们都不放在眼里。当设备运行顺利时,工程部大部分人员都在生产线担任操作工,而当设备出现故障,他们则立刻转换角色,对设备进行维修。再忙再累也毫无怨言,一切都是为了保证生产线顺利生产,完成生产任务。负责生产事宜的副厂长吴光淦,平常总是在生产线上巡视,经常会到一线上帮忙,在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更是守候在机器设备旁,帮忙想办法,拿主意,当需要更换零配件时,他可以拍板赶快采购,当遇到采购周期长了,则迅速联系兄弟基地,看对方能否支援。设备不修好,绝不离开生产一线。有时候设备维修起来需要一两个小时,大家都聚集在问题设备旁,群策群力,身上、手上满是油污,脸上满是汗水,当设备修好了,大家的衣裳都湿透了,还来不及擦擦汗,喝口水,就要抓紧时间赶快开机生产了。
在保证产品质量方面,品控部功不可没。品控经理廖启芳经常跟手下员工强调:线上新增员工多,要多跑、多看,要多跟他们讲解质量注意事项,不要怕麻烦,虽然我们部门人员减少,生产任务更重了,大家都要打起精神,都辛苦点,不但要赶产量,更不能出现质量事故,让大家现在时刻把脑中的质量弦始终绷着,抽检时对重点环节加大抽检力度,巡检时更是不要放过任何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当水处理臭氧发生器发生故障进行维修后,由于臭氧发生器不稳定,廖经理就加大了对半成品和成品的抽检力度,之前半成品3个小时,成品2个小时抽检一次,现在增加到半成品2个小时、成品1个小时抽检一起,还半成品、成品交叉取样,随时注意臭氧浓度的变化,不多久就在抽检中就发现了臭氧浓度很低,廖经理及时和张经理沟通联系,停机维修,避免了一次大的批量性事故,保证了产品质量。巡检员经常到各个岗位,特别是有新员工的岗位,对他们讲解什么是高盖、歪盖、裂盖,什么叫盖子旋不到位等等生产中会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强调要对问题产品及时、正确的处理,才不会流入成品,造成质量损失。不要光顾提高产量,如果出现质量事故,做得多错得多,那样更得不偿失。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你看今年都没有出现批量性质量事故。
产品做好,还要发出去,这个时候就该仓储部大显身手了。仓储部原来有6个叉车司机,减员后,只剩下3个了,每天不仅要负责生产线的成品入库工作,还要忙产品出库装车工作,忙得焦头乱额。原仓储部经理离职后,应公司减员政策,一直由仓储部主任钟刚代理履行经理职务,他不仅要管理整个仓储部事宜,还要管原材料进出库,叉车实在忙不过来时还要去当叉车司机帮忙上下货。仓储部的库管每天要清点发出大量的产品,还要在生产线人手不够时,挤出人手到生产一线帮忙生产。减员后人手特别紧张,有时候已经下班了,都晚上10点多了,又有车来装货,还要从家里赶过来发货。特别是统计程玉凤,因为另一个统计休产假了,就剩她一个统计,又是住在厂里宿舍,很近,经常白天上完班,晚上还被电话打来加班发货,有时候加班到凌晨一点多。就是在这样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有了仓储部主任钟刚的合理调度和仓储部员工的忘我工作,仓储部把大量的出库发货工作做得很出色。
综合部则要保障这么多员工在生活上能吃饱住好。以前食堂只供应中餐、晚餐,因为以前员工都是本地人,不需要在厂里吃早饭。现在厂里的宿舍住进了大量暑期工,还包括房县基地来的同事,每天三餐都需要在厂里解决。食堂除供应中餐、晚餐外,还增加了早餐,晚班时还有宵夜供应,保证每个来食堂吃饭的员工能吃饱吃好。为了能让这些住厂员工能休息好(武汉的夏天那是出名的热,晚上没有空调甭想睡好觉),综合部利用现有资源,尽量将空余房间的空调都给暑期工、房县的同事的宿舍装上,还利用闲置的原料库办公室给他们作为休息的地方。工作之余,钟经理经常和他们沟通,尽量帮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难题。当了解到很多暑期工资金出现问题,没有钱吃饭时,钟经理就安排给他们办了特殊饭卡,按照他们的要求先往饭卡里打入相应的金额,然后在工资扣除的办法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钟经理甚至当起了义务保管员,帮那些在校大学生暑期工保管一些贵重物品像笔记本电脑之类的,以免丢失。让他们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为了能让员工顺利度过夏天,综合部买来了防暑降温的药品发到每个员工手里,食堂每天熬好绿豆汤、冰镇好清凉茶等饮品,在下午最热的时候送到生产一线员工手上,这些措施收到很好的效果,不管是房县同事、暑期工、还是我们的老员工今年无一例中暑。从生活上保障生产队伍的稳定性。
从7月10日到8月22日,武汉润田像消防队,成功地救了一场火。一切都来不及细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住,一心想的就是尽快开启三个班,尽快达标达产。从一个班到开启三个班用了一个星期,24个老员工带着50多个新员工,从日产8000件到26000件,用了10天,没有安全事故、没有批量质量事故。迎着困难,武汉润田终于走过来!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