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湾海蜇捕捞正式开始
2012-11-14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7月10日,金海湾的海蜇养殖单位正式开始进行海蜇捕捞,打响金海湾今年海蜇捕捞的战役的第一枪。
经过几年的摸索,养殖单位不断探索最适合的立体养殖模式,今年改变了过去参蛰混养的模式,几个水位较深,适合海蜇生长的几个场,不养殖海参,而利用不同品种生长期不同的特点,进行螃蟹、绵海蜇等海珍品的养殖。今年春季海参养殖一场获得石甲红螃蟹的丰收。5月份以来,水温逐渐升高,正适合海蜇生产,各场自5月上旬开始放苗,把从育苗场搬出的海蜇苗放入围网中暂养,让幼小的海蜇苗适应天然的海水生长环境,待苗种达到一定规格后,打开围网,让海蜇苗自然游到养殖区深水内。今年金海湾内主要养殖的是绵海蜇,其味美肉嫩,色紫白,为海蜇中的上品。
7月10日,海参养殖一场和六场正式开始进行海蜇捕捞。养殖一场场长张华合介绍说,7月10日正好是第一批海蜇苗投放满60天的时间,今年金海湾内水量交换情况很好,海水内天然饵料丰富,经过两个月的生长,鸡蛋大小的海蜇苗已经大部分生长到6斤以上,达到了捕捞的标准。张术森总经理指示各海蜇养殖单位要及时进行捕捞,为下一批海蜇苗的生长提供饵料和空间。
10日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海蜇捕捞现场,看到养殖场的小码头上人头攒动,装满了新鲜海蜇的蓝色箱子整齐的堆成堆,由熟练的员工除掉海蜇底部红色的翎,再装到白筐里,上称称重。虽然是捕捞的第一天,一场张华合场长就联系到一位乳山的客户来收购海蜇。称好的海蜇,由客户方面的工人进行分割,将海蜇伞部和腕部分别转桶,带回去后再进行加工。其他场的海蜇送到海蜇加工厂进行加工。
养殖场的工人们熟悉海蜇的生活习性,从早上四点多就开始下海捕捞,这个时候海蜇最喜欢游在水面上,既方便捕捞人员估量其大小,又可以减少捕捞的难度。顶着炎炎烈日,摇动舢板徐徐进入海蜇密集区。舢板上两人一组搭档,都是有多年捕捞经验的“老手”,熟悉海面情况,一看就知道哪里海蜇多。规定捞上的海蜇是6斤以上,但基本上都是在9-10斤以上,有个别大个的能达到17、8斤。
大量海蜇捕捞上岸,带着海蜇黏液、捕捞和清理过程中去掉的海蜇翎的废水成为一大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废水直接倒到养殖池内,会对稳定的海蜇养殖环境造成破坏。为避免在捕捞过程中造成人为污染,各养殖单位将废水集中进行过滤处理,再排放至外海。
因为海蜇生长期约为两个月左右,为更充分利用水体资源,保证养殖结构的合理布局,实现增产增收,金海湾海蜇养殖采取轮捕轮放的养殖模式。目前,第二批海蜇苗已经进入暂养阶段,预计再过10天左右将打开围网。今年海蜇捕捞预计进行到10月底,达到历史来最长的捕捞期。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