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于养生的重视可以追溯到很久的上古时期,对于养身的研究也有很深入的知识,其中因季养身理论也很盛行,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6个节气.
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而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着"夏长"到"秋收"而相应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就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
简言之,秋季养肺,重在养阴.中医专家闫珉川提示,秋季养生可遵循益肺气滋肾阴、养肝血润肠燥的原则.另外,在养肺的同时也要注意养脾、养肝.要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以及经络等五方面进行调养.
养肺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通俗地说,心平气和是养肺的最好方法,肺是呼吸器官,而情绪的变化表现最显现的地方就是呼吸.呼吸的急促、不平稳不仅增加肺的负担,同时也会使身体里的气外泄,这与秋收恰恰相反.因此,精神调养主要是要内心的安宁.
再者,秋季养生,起居也要与其配合作出调整.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睡早起,有益于"秋收".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在饮食调养方面,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如:银耳、甘蔗、燕窝、阿胶、梨、芝麻、鳖肉、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橄榄等.
其次,秋季饮食要注意"少辛增酸".根据中医营养学的这一原则,在秋天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辣的食物,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天气,导致人体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如果可以吃些性温的食物,尤其是粳米或糯米,均对健脾胃、补中气有极好的功效.为缓解"秋燥",饮食方面应以滋阴润肺为宜.更有人主张入秋应当食用糯米阿胶粥,东阿阿胶搭配糯米,以滋阴润燥.
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东阿阿胶、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较温和食物,以益胃生津.尽量少吃生冷的食物和动物内脏,老年人不宜吃新的粮食,容易引发旧疾.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