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酒归来
2月23日,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在贵州省遵义市老酒厂内举行了盛大的新万吨 基酒 库启用仪式。谁也没想到,沉寂10多年的董酒竟然保住了这千金难换的家底,并将由此拉开复兴的序幕。
面对如今厮杀残酷的 白酒市场 ,董酒靠什么重回高端白酒江湖?
基酒之殇
中国白酒行业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2010年白酒行业实现产能890万千升,同比增长27%;销售总额高达2700亿元,增速达到25%,2011年上半年的同期增幅更是超过30%。与此相对应的是,白酒价格一路高歌猛进,白酒企业的利润也水涨船高。
不过,白酒市场疯狂扩张的浪潮背后,基酒库存不足成为了为致命的“暗伤”。
目前在国内白酒市场上,需向其他企业购买基酒的企业为数不少,甚至有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品牌影响力有限,干脆专门生产基酒卖给大酒厂。
“千年老窖,万年糟”的基酒储存,是任何一家白酒企业品牌与历史传承的形象代言人。据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蒋琼介绍,普通酱香型白酒生产周期一般为一年,但相对应的基酒则必须要历时3~5年才能达到优质酒所需的口感和纯度。
基酒存储无法赶上扩张速度,正成为每家白酒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据悉,目前除了 茅台、五粮液、董酒 等几大名酒的基酒相对充足以外,全国7000多家白酒企业的在产品存货均低于当年经营成本的10%,基酒存量更是明显偏低。
珍贵酒魂
在年份白酒市场与消费日益成熟的今天,陈年基酒已成为整个白酒行业的稀缺资源。年份基酒所必须的要素——时间,构成了 知名白酒品牌 的核心元素。
董酒工艺复杂,是采用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双醅串蒸生产的白酒。在酿造过程中,加入130多味本草,其中小曲90多味,大曲40多味,从而造就了董酒独特的香味组成成分,除它本身的醇香、酯香外,还有淡淡的药香。后来,国家有关权威部门将其香命名为“ 董香 ”。1983年,国家将董酒配方和工艺作为国家机密加以保护。1996年和2006年又两次重申,保密期限设为长期。
董酒在1992年达到鼎盛期。1995年,由于体制等各种原因,董酒沉到谷底,进入长达10余年的漫长改制,为了改制彻底,公司主动撤出了市场,并对员工进行了彻底安置。董酒基本进入闭关修炼状态。就在此时,董酒的领导层毅然决定,坚持就地原址封存基酒并妥加储存,以待董酒他日崛起,大量基酒就这样被保留了下来。“目前董酒基酒库中,拥有2万多吨基酒储量,其中近1万吨为2000年以前的。而那些60年代的‘酒魂’基酒的价值,是不能以金钱进行衡量的。”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白酒评酒委员李其书说。
还没走进董酒基酒库,酒香就扑鼻而来。基酒库里,每一坛酒的盖子上都有一张小纸片,尽管落满灰尘,但仍能清楚地辨认出坛内基酒的酿造年代。这里12年以上的陈酿好酒随处可见,还有不少四五十年以上的原浆基酒。这些被称为“酒魂”的珍宝,在市场上动辄上万元,并且年代越久价格越高。董酒在艰难的时候都没舍得卖自己的基酒。这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彻底保障了董酒品质优良的同时,也成为了董酒复出的“东风”。
蒋琼说,董酒的整个酿造过程就需要三年时间,到出酒更是需要五年以上时间。董酒2万吨基酒储量,足以支持其实现2015年50亿的销售规模,五年后,董酒将跨入百亿俱乐部的目标定可实现。
厚积薄发
2007年,董酒开始了资本运作。两易其主后,同年11月,瓶新的董酒下线,拉开了董酒复苏的序幕。2012年,董酒在新管理层完备的情况下,携品牌优势卷土重来。蒋琼介绍说,之所以现在才发力市场,是因为从2007年复产至今,是2000年以后1万多吨基酒的主要积累期。
在这背后,是以董事长蔡友平为首的新董酒管理层长达12年的企业再造。接手董酒以来,蔡友平便大刀阔斧对企业进行了改造,解决了债权债务问题,并组建了新团队。许多如同酒魂一般的50岁以上的酿酒师回归自己的企业。70多名酿酒工程师采用老师傅“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新人,以保证董酒工艺的传承质量。
品牌是董酒 品牌回归 的步。董酒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财力,收回外包品牌,收缩产品线,甚至将一个已签了十年外包合约的品牌收了回来。同时,董酒扩建了现有厂区的规模,扩建之后产量可达1.2万吨。他们还在当地修建了面积1000多亩的产业园,致力于微生物环境的再造。
为了跟进董酒快速发展步伐,实现销售目标,董酒今年将投入3.2亿元以上,用于全国范围内的 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 。
产品名称:白酒招商
公司名称:北京大盛魁国礼商贸有限公司
招商网页:http://www.tangjiu.cn/z_cjdsk
类 别:白酒招商
品 牌:大盛魁
原 产 地:
合作方式:全国代理
合作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