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苏玳贵腐酒价格下跌 因为“与中国商务消费者需求错位”?
2019-10-31 (来源: 糖酒网)
波尔多苏玳贵腐酒曾经作为欧洲专享美酒,至今仍然被视为品范畴。26家列级酒庄产量不大,相对稀缺。 近,LIV-EX发文指出:在其交易平台的苏玳贵腐酒无一涨价。 什么原因造成近价格下挫?苏玳贵腐酒在中国市场的情况是否也如此?WBO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LIV-EX:苏玳板块投资潜力不大 根据LIV-EX显示,在过去3年中,一向走势缓慢的苏玳50指数上升4.6%。同期,更广泛的波尔多500指数则已上升12.6%。而苏玳50中的贵腐酒则无一涨价。 其中,克里蒙(Climens)跌幅大,达-8.0%,旭金堡(Suduiraut)跌幅小,为-1.8%。而近发布的伊甘(Yquem)2017年份也下跌了7.3%。 基于此,LIV-EX判定:苏玳的投资潜力实则不大。 太甜、太贵,与名庄消费者需求“错位”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WBO采访到“猿小姐的甜酒铺”创始人袁旭女士,她告诉WBO:由于苏玳的定位数高端贵腐酒,而世界上主流的饮酒国家,干型酒是主流。对于新兴市场而言,尽管甜酒更容易入口,但由于苏玳酒客单价较高的原因,很多人会从小甜水去入手,导致消费群体不大。 其次,袁旭则认为:苏玳的贵腐酒的确太甜了,这让市场接受度有限。 义乌集华酒业总经理叶利斌也认为:我发现很多人喝苏玳仅仅是好奇,喝多了则觉太腻,故受众群体较小。相对而言,冰酒没那么腻,销售情况则要好很多。 “另外,苏玳贵腐酒非常甜,而喝名庄酒的群体大多保健意识强,对糖分含量较高的葡萄酒会有所忌惮。这让苏玳的走量远不如波尔多其他干型酒。”叶利斌说,“我认为不仅仅是中国,全世界应该都是如此。” 叶利斌亦观点印证了袁旭所说葡萄酒主流消费市场饮酒趋于干型的判断。 用途窄:爱好者的玩物,商务宴席跑不动 长沙葡壹精品酒业总经理方奕则认为:苏玳贵腐酒发展后劲不足,或许就因中国买家疲软。 “中国买家从未喜欢过苏玳,整个中国还是红葡萄酒的天下,所以那些价格高昂的香槟、白葡萄酒、苏玳都不受待见的,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跟干红葡萄酒比起来,任何甜酒不是一个量级的。”他说。 方奕举例道:“波尔多名庄酒协会负责人曾说过:‘每次做名庄品鉴会,甜酒总是个被喝掉,但永远都卖不动。’大家都喜欢喝,不喜欢买。” 谈及原因,方奕指出:贵腐酒用途太窄,只是一些爱好者每天喝一点,但在商务宴席走不动——情人节卖一瓶苏玳给爱好者,不如每月把成箱的名庄酒销售到商务宴席,前者走量太少,频次太低。 酒庄主动改变或能带来机会 但是,袁旭认为苏玳在中国依然有机会,她还指出:就个人的店铺而言,由于自己是全品类甜型酒都在做,从销售额看,300-500元区间的价位段,销售额其实每年都有30%的固定涨幅,这说明甜酒的精品市场还是在。但由于做甜酒的人本来就不多,渠道推介的主流品类还是趋于干型,而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消费并不成熟,经常是商家推什么消费者接受什么。因此,精品甜酒实际上是有潜力的。 上海骞堡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汪继东则指出:尽管我们采购苏玳不多,但知名的超一级庄和一级庄仍比较好卖,一些较为一般的年份,375毫升小瓶出货1000多元是有人买的。但一些二级庄不太有名的苏玳的确卖不好。 汪继东认为:虽然苏玳有一些小瓶的要卖100多欧元,但也有一些10多欧元的,这个阵营应该不要那么恪守传统,把包装做得更为年轻化,去吸引年轻消费者。 他指出:尽管中国内地喝苏玳不多,但香港的苏玳使用量则不错,他们会用苏玳搭配香港菜、广东菜的甜品。事实上,苏玳在内地同样可以与月饼、鲜花饼等甜品进行搭配。可见苏玳在中国市场是一定有机会的。 此外,汪继东还表示苏玳的甜酒可以做得更加小瓶一些,他指出:平时我们5-6人的宴席上,喝半瓶苏玳仍会感觉太腻。 袁旭则介绍到:现在好多苏玳酒庄也开始做一些动作来主动迎合市场,比如提酸,早收,更低比例得使用桶。 来源:葡萄酒商业观察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再获新助力!四位行业专家受聘伊犁河谷产区推广大使&丝路酒庄品牌文化官
- 榜单 | JS萨克林2025百大意酒榜单发布
- 两项葡萄酒团标征求意见
- 宁夏出台六项葡萄酒产业配套文件;新西兰知名有机酒庄挂牌出售
- 2026年度哈理德葡萄酒大奖结果正式揭晓
- 上半年主要精品葡萄酒产区价格普遍下跌
- 葡萄牙拟批准抗病Defensor葡萄酿造白葡萄酒
- 广东蓝带集团旗下葡萄酒厂宣告破产
- 宁夏国资委调研葡萄酒产投集团;欧盟批准三个葡萄新品种
- 从头部品牌到小标签酒,新西兰白葡萄酒“卷”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