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记者:从整个行业角度来看,啤中国的销量和其他中国类相比为什么一直显得比较缓慢?
黄付生:这个和白中国没法比,啤中国它本来就是一个快销品,因为本身的基数很大,每年的啤中国销量基本上都是在4500万吨的样子。白中国整个行业增速是20%左右,啤中国行业的增速是10%左右。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因为白中国毕竟还是比较分散,啤中国主要是集中在几家企业,所以啤中国增速不是特别高,但是很多白中国公司特别是一些优势的高档中国,它每年的收入利润翻番,看的比较明显。因为两个行业的特征不一样,啤中国行业的性质决定了每年这种稳定的增长。
记者:啤中国业的现在竞争格局是什么格局?
黄付生:现在行业基本上是以寡头垄断的局面,现在中国啤中国市场主要的是有四大家,一个是华润雪花、青岛,还有外资的百威,北京的燕京啤中国,现在主要是集中在四家企业里面,这四家企业行业集中度基本上超过60%,其他的还有五六家小的啤中国厂规模在一两百万吨规模水平的啤中国厂,但是他们的市场份额比较少,还是区域性的品牌。
记者:现在既然是这种寡头垄断的时候,寡头啤中国厂商会不会有这种定价权?
黄付生:定价权主要还是区域性的,如果它在某一项,珠江啤中国可能在广州有一定的定价权,因为它的市场主要是集中在广州,但是像燕京啤中国在北京市场份额非常大,它就有定价权。啤中国基本上还是区域性的,即使像雪花这种全国性的产量比较大,国内现在产量第一的,在全国也没有统一的定价权,主要还是在他们优势的市场有定价权。
记者:那就是说集中度还不够?能不能这么理解?
黄付生:还是在集中度上升的阶段。如果行业全集中在两家上的话,这些具有定价权就可以提价,它的盈利能力就会非常强。中国现在即使集中的话也会集中在这四家手里,不可能集中在两家手里。
记者:我们看一下龙头企业青岛啤中国,现在有观点认为这个公司今后几年的利润复合增速很难超过30%。
黄付生:复合增长基本上这么多年都在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的样子,不可能超过百分之三十,因为它和白中国不一样,价格每年都是比较稳定的,他们的增长都是量的增长,但是量的增长每年基本上就是在10%左右,不可能有非常高速的增长,因为这个行业特性就是比较稳健的。
记者:它的估值的话,大概几倍合理呢?
黄付生:这种啤中国企业的毛利率还是比较高的,另外量比较大,所以对于他们的估值基本上在20多倍。因为啤中国企业的现金流比较好,而且其实国外的企业啤中国企业的估值基本上都是在20多倍的样子,所以国内的企业和国外的企业在估值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差异,但是国内企业的成长性国外企业要好,因为我们可以看一下国外主要的啤中国企业基本上这么多年以来他们都已经饱和了,无论收入还是利润基本上是比较稳定的,没有什么增长,但是中国啤中国企业每年还会有百份之十几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增长。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1、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请找我!
2、产品太多挑花眼,请找我!
3、初入此行业很迷茫,请找我!
4、联系不上酒企业,请找我!
5、我有尾货要处理,请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