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新闻

您的位置:糖酒网>品牌频道>啤酒品牌>哈尔滨啤酒>品牌新闻正文
哈尔滨啤酒天生来的“文化范儿
2012-08-29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在20世纪初,一位俄国商人在哈尔滨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啤酒厂,并正式生产“哈尔滨啤酒”。在100多年之后,哈尔滨啤酒从当年仅能年产300吨啤酒的小作坊如今已是年产销量突破150万吨的中国啤酒巨头。 

    现在我们应该对哈尔滨啤酒的“岁月流传,情怀依旧”的古典的黑白广告有很深的印痕吧,毕竟人们在潜意识里对任何第一的东西都是刻意留心的。也正是这些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才使得历经沧桑的哈啤一直生机蓬勃的焕发着风采,其实很多被市场经济大潮淘汰的啤酒企业无论在地域、资金、技术、管理和观念上都强于哈啤,唯独缺少的就是没有厚重的历史根基。于是笔者把笔触和视觉投向了哈啤的文化营销上。 

    1.定位于中国最早的啤酒,奠定历史地位,这是其发展和生存的根基之一。 

    在哈啤的所有宣传中,都会看到对历史的提及以彰显自己的资历和厚重。始于1900年和中国最早的啤酒等宣传,给消费者一种历史的回顾感。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历史悠久和祖传秘方等因素一直是品牌忠诚度的根基之一。全聚德和狗不理的餐饮之所以兴盛至今,历史的沉淀功不可没,毕竟现代餐饮品类中,口感和产品质量与之媲美的还是可以罗列的。中国的白酒文化喝的是历史、品位和文化,所以企业孜孜不倦的挖掘历史以提升企业的厚度;而中国的啤酒文化虽然没有白酒文化发达,几乎中国人都知道啤酒是舶来品,但对最初的行业领头羊会情有独衷,毕竟它才真正代表舶来的新鲜浓郁的风味。由此可见,不管品牌内涵多单调,一个历史和第一就可以给企业以生机和活力。 

    2.与创立者俄国商人乌卢布列夫斯基等外来因素紧密相连的宣传,给哈啤的 

    品牌注入了欧式风格的基因。 

    我们看看这段历史: 

    1900—俄国商人乌卢布列夫斯基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啤酒厂——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并正式生产”哈尔滨啤酒”,当时年生产能力为300吨。 

    1908—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改名为“古罗里亚啤酒厂”,转由俄国人乌瓦特夫经营,此时年生产能力1200吨。 

    1932—“古罗里亚啤酒厂”改名为“哈尔滨啤酒厂”。转由捷克人加夫列克和中国人李竹臣共营。 

    1937—“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社长高桥真男等创建了“哈尔滨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香坊分厂”,年生产力5000吨。 

    1946—苏联红军将“哈尔滨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香坊分厂”更名为“秋林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啤酒厂”,经理为俄国人马力且夫,当时生产的商标为“红星牌”。 

    1950—苏联红军将工厂交我国政府,企业归属哈尔滨实业总公司,委派张伟民为厂长改名为“哈尔滨啤酒厂”。 

    1956—不同时代组建的“哈尔滨啤酒厂”合并后,仍用厂名“哈尔滨啤酒厂”.。 

    从这段一波三折的文字上,哈啤的历史沧桑和波折困顿犹如就在眼前,俄国的侵略,日本的占领,风雨飘摇中哈啤顽强的生存了下来,这本身就凝聚几代中国人的复杂情感。 

    中国人是个喜欢怀旧的民族,古时文人多愁善感,怀旧文章浩如烟海。从历史上看中国也充满波折,古代历史辉煌至臻,近代备受屈辱,现代人不忍回首却又无法忘却历史,或激励或铭记。于是我们对历史有个正兴衰、明发展、激奋斗的复杂情感。这些早就了历史厚重的哈啤。异族侵略的历史是无法抹杀的,给我们造成的伤害也是客观存在的,但唯一能让我们略感欣慰的就是他们也曾经为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做出过贡献,这也是客观事实。 

    这些复杂的情感和沧桑凝聚了品牌的沉重、大气的基因,也成为文化内涵的包容核之一,更是粉丝忠诚的基础和关注度的核心。哈啤没有因为历史的坎坷和充满压抑和屈辱,而是从客观历史和生产生活的角度去乐观豁达的面对它,确实是精明睿智的选择。 

    3.宣传导向上紧紧围绕历史传承和演绎现代的脉络,偶有迷恋东北人文文化的宣传也能及时摆舵不离核心。 

    在武侠小说中我们能常常看到,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侠义风范和快意人生,这就是东北人甚至更多是哈尔滨人的生活写照。不管是出于对酒文化的忠诚,还是对酒本身的热爱,东北人大都酷爱饮酒。所以说对于做酒水的企业来说,东北绝对是销售的核心重带。东北人的酒文化是和气候、民族融合、群落迁徙、鲁人北迁闯关东等综合因素分不开的,酒文化从黑土地里扎根,跟随着经济文化地发展不断繁衍生息,演变到今天的欣欣向荣。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帮您找产品

糖酒网专业产品顾问一对一指导

1、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请找我!

2、产品太多挑花眼,请找我!

3、初入此行业很迷茫,请找我!

4、联系不上酒企业,请找我!

5、我有尾货要处理,请找我!

加专业顾问微信,帮您解决酒产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