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杯装奶茶市场:热迷中的思考
2012-09-03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一、 奶茶,一个并不陌生的产品
早在2006年春季成都糖酒会上,多家奶茶品牌蜂涌而入,福马、大好大香约、喜之郎cici、香飘飘等一批食品企业都推出了奶茶产品。随着大好大香约、喜之郎、香飘飘等多个品牌在央视的高空传播,杯装奶茶市场销售迅速启动,成为2006年度快速消费品领域一个新的亮点。
二、 一杯奶茶,何以引爆市场
其实奶茶早在多年前已经在销售,而从2006年开始,众多的国内厂家只是改变了包装形式,在杯中多放了一包果条或一盒椰果,做了一点创新,消费者就很容易接受,到底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使奶茶这样一个传统产品创造了快速消费品领域的一个销售奇迹?
1、 产品线的结构性缺陷,成就了杯装奶茶
在快速消费品领域有一种说法叫“多品种、小批次”,意即作为生产企业来说,需要提供丰富的产品线来满足消费者多样的需求,企业会从自身盈利的角度考虑,尽可能提供更多的产品,而作为零售企业来说,也必须考虑产品线的结构问题,完善产品组合,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一点在快速消费品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咖啡作为一种饮品,在各个咖啡店里有销售,消费者可以悠闲地坐在店内尽情品味;同时在商店有罐装和袋装产品销售,消费者可以带回家自己冲饮,这样的产品组合基本上满足了消费者多中场合的消费需求。
其实,奶茶类产品市场是存在产品线结构性缺陷的。作为一种消费者普遍喜欢饮用的奶茶,属于即饮类产品,消费者一般会看见有小店售卖时,会不由自主地买上一杯,现调现饮,一般不会刻意去找着买,除非是重度消费者。如果消费者在家想喝奶茶又会怎么办呢?消费者有这样一种潜在的消费需求,杯装奶茶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同时也完善了奶茶产品的产品线,弥补了产品线的结构性缺陷。众多的国内企业,正是看好了这样的市场机会,果断进入。
2、 杯装奶茶的出现,改变了消费者对奶茶的消费观
任何一种产品的出现,都需要厂家通过对消费者的深度研究,洞察出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开发出相应的产品,引导消费者购买。在杯装奶茶没有出现之前,消费者一听说奶茶,肯定只会想到街边小店的“台湾珍珠奶茶”,我估计没有消费者会想到可以买到自己随时可以冲饮的杯装奶茶产品。正是杯装奶茶的出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扩大了产品的销售范围。在市场营销中,一个产品成功的关键是厂家如何来卖产品,也就是产品定位问题,如果定位准确,可以很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往往可以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
3、 消费者喝的是情趣
一包奶茶粉+一盒椰果+一个纸杯+一根吸管,这些就是一杯奶茶的内容物。其实,消费者喝的并不仅仅是营养,更多的是一种情趣。我们喝珍珠奶茶时,嚼着黑珍珠,同样在杯装奶茶中有一盒椰果,也许消费者正是体验咀嚼椰果的乐趣。奶茶企业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一情感上的需求,并加以有效利用,才满足了消费者的这一需求。
4、 多家企业的大力造势炒作
奶茶产品也是一个传播比较成功的案例。在2006年之前,出现了很多杯装奶茶产品,包括国外品牌立顿、国内品牌香飘飘、福马、妙朵朵等,经销商和消费者都该类产品都有了初步的认知。这样通过这些企业的大力炒作,整个市场环境就有利于产品的销售,迅速带动产品的热销,由此也拉动了产品市场份额的提高。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