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蜂产品应对日本肯定列表的对策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养蜂业的发展,蜂王浆生产技术日趋成熟,产品开发不断创新,内外销市场逐步扩大,蜂王浆已成为蜂业第二大支柱产品。但是同时,在蜂王浆产品的质量安全、科研含量和市场规范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006 年2月14日,日本厚生省做出了决定,对我国出口日本的蜂王浆实施氯霉素禁令检查,日方还将在今年5月29日实施新的列表制度,对进口蜂蜜兽药残留要求类似欧盟。我国出口日本的蜂王浆可能随时遭到禁止。一直以来,出口日本的蜂王浆比重占了三分之二以上,日本禁止蜂王浆进口将对我国蜂王浆出口和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日本政府根据修订后的《食品卫生法》制定的《食品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计划于2006年5月起将要正式施行。“肯定列表”制度规定的农业化学品涉及我国对日出口的绝大部分食品、农产品,对我国对日出口食品、农产品是一个新的壁垒,对我国的分析检测技术也是一个新的考验。我国目前仅制订了137种农药的477项残留限量标准,98种兽药658项残留限量标准,还有 391种农药、155种兽药没有残留检测方法标准,与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差距极大。
农业部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质量安全普查表明,我国蜂产品质量安全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突出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兽药残留超标、重金属超标、掺杂、造假、采收不成熟花蜜。无论是蜂农还是蜂产品企业,都存在产品安全意识淡漠、只重视产量而轻视质量的问题,导致蜂王浆、蜂蜜、蜂胶等产品品质下降。目前我国蜂王浆行业门槛低,良莠不齐,虽然我国从事蜂产品加工经营的企业数量不少,但普遍规模较小,有的甚至是作坊加工点,上档次、有实力、讲信誉的知名企业不多。部分生产企业或个人诚信观念和自律意识较差。各地频频查出蜂王浆不合格与造假事件。商业欺诈、虚假广告宣传等行为在有的地方仍时有发生,使蜂产品行业的信誉遭受打击。其次,蜂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比较低。即使是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也存在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较差,质量管理控制、监管体系不够健全,执行国家标准不够有力的现象。一些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在执法部门组织的质量抽查检验中合格率偏低。更让人痛心的是,某些企业以及小加工点,为了抢占市场,不惜靠造假压低成本,采取低价竞争,使大企业受到很大冲击,给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因素。
2006年2月我国第七次修订了《进出口食品安全监控项目》,在第七次修改中,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口欧盟、日本的蜂蜜、蜂王浆中的氯霉素、硝基呋喃代谢物等一些食品的限量标准做了修改,对韩国和日本的蜂蜜、蜂王浆及时做了更新。
作为最好的天然功能性保健品原料,蜂王浆在全球市场的重要地位是不会改变的。但新的一轮的竞争,将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靠假冒伪劣低质量低价格的竞争的企业将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在保证蜂王浆产品质量上,最重要的环节是在蜂产品源头管理上,杜绝不合理施用蜂药是关键,要严格遵照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质检食函(2005)的777号文件来实施。充分保障蜂王浆从源头到消费者手中全过程的卫生质量。
同时,良好的硬件设施和牢固的质量意识是蜂王浆产品的第二道重要保证,假如生产的设施不在符合卫生条件的状况下进行,一切都是空话;而没有良好的质检设备,也不能够保证及时快速的抽检,所以这都是新时期对蜂产品企业提出的更高要求。对于南京老山、杭州保灵养泰禾等这些通过了食品GMP、药品GMP双认证的企业,就具备了更多的竞争优势。
其次,国家应将扶持王浆冻干粉加工和出口列为扶持蜂产品企业出口的整体方案中,加快王浆行业的技术改造,因为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只有在创新技术上取得突破,才能具有国际竞争力。以浙江千红蜂产品有限公司为例,作为中国最早专业从事蜂产品开发的公司,积累了许多先进的科研经验,运用独创的LTBE法,开发成功蜂王浆水溶性提取物,其王浆酸、蛋白质、氨基酸等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均可完全保留,甚至王浆独特的滋味、气味都与一般冻干粉相似,各项指标均与传统蜂王浆冻干粉一样,产品不添加任何辅料,使得蜂王浆冻干粉原有的色、香、味等基本表观性状一应俱全。与市场上脱蛋白、低HDA的水溶性蜂王浆相比,品质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为王浆产品在液体饮料和固体饮料、化妆品等方面的应用打开了新的窗口,这就在出口竞争上具备了更多的优势 ,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1、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请找我!
2、产品太多挑花眼,请找我!
3、初入此行业很迷茫,请找我!
4、联系不上酒企业,请找我!
5、我有尾货要处理,请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