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新闻

您的位置:糖酒网>品牌频道>饮料品牌>金泉>品牌新闻正文
郑琦:师爱无限
2012-09-17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郑琦的日记中写着这样一句话:“只有对孩子们倾注全部的爱心,才能呵护其心灵,拨动其心弦。”   1980年秋,郑琦到井岗小学工作。开学头一天,细心的郑琦发现,年级20多个学生的鞋子、裤腿全都湿淋淋的。放学后,他护送学生回家,途经瓦家河时,只见这些七八岁的孩子卷着裤子、提着鞋子,歪歪扭扭地行走在一排淹在水中的小石墩上。郑琦的心一下子紧缩了,他急忙跳进河中一个一个地将学生们背过河,20多个学生背下来,河水混着汗水,衣衫透湿!   这一背就是三年。村民们心里不安了,他们发誓:不吃不喝也要为孩子们修一座桥!52岁的郑琦课余赶来与村民们一道垒砌被急流冲毁的石墩,蹲在冰冷的河水中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   桥修好了,村民们称它为“尊师爱生桥”。   
    郑琦任教的学校都是偏远的乡村小学。他总想给山区的农村孩子们一种和他们父辈不同的东西。   郑琦喜欢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他的学生都太小,看不懂 “论语·侍坐”中“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涵义。天气好的时候,他爱带孩子们去爬山,孩子们累了跑不动时怎么办?唱歌!   
    “跑跑跑,跑跑跑,努力向上跑;暖风吹,太阳照,今天天气真正好;花儿开,鸟儿叫,我们努力向上跑!”就这么一路唱着、跑着,所有的人都能爬到山顶,没有一个孩子掉队!   
    郑琦“偏爱”自己的农村学生,他要让自己的学生拥有城里学生拥有的东西。   
    有一天,几个孩子在宿舍里看到了一份《辅导员》杂志,封底是男孩子海军裤、女孩子荷叶边裙子的图片。郑琦对同学们说:“这是校服,虽然我们乡下没见过,但城里的许多孩子都有。”孩子们羡慕地用手抚摸着美丽的图片,觉得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郑琦说:“只要我们想办法,也能穿上这样漂亮的校服!”   揣着这个梦,郑琦带着同学们开垦山上的荒地,利用学校闲置的农田种水稻、种花生、点黄豆。丰收的季节到了,同学们挣了一大笔钱,郑琦高高兴兴地给他们量尺码,寄出汇款单。在其他农村小学还不知道校服是什么的时候,井岗小学的孩子们已经穿上了从北京订做的校服。   许多年后,孩子们还记得,全校学生第一次穿上校服的那年“六一”儿童节,庆祝仪式格外庄严。晨曦里,郑琦老师像往常一样戴着红领巾高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同学们用比平时大了无数倍的声音响亮地回答:“时刻准备着!”   
    仪式结束后,孩子们激动地流下热泪。20年后,已经成为当阳市东门小学音乐教师的杨静回忆说:“眼泪不知不觉就涌出了,这是一群农村孩子战胜自卑,实现梦想之后喜悦的泪。”   
    说起来,这个漂亮的音乐教师的人生历程,正是一个《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   
    那时候,郑琦是杨静的班主任,他同时还教全校的音乐课。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井岗小学只有一台破旧的脚踏风琴。郑琦发现杨静乐感特别强。郑琦来到杨静家,建议她妈妈买台电子琴,帮助杨静学音乐。杨静妈妈问:“农村孩子学音乐有啥作用?”郑琦生气了:“农村孩子怎么了?只要是块料,我们做老师的、做家长的就不能耽误她。”杨静的妈妈沉思了一阵,大声说:“音乐我们不懂,但我们相信你郑老师,只要你觉得她行,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支持。”   
    妈妈为杨静花100多元钱买回了电子琴。从此,郑琦有空就教杨静练指法。初中毕业后,杨静考上了当阳师范学校音乐专业。   
    时至今日,杨静仍很感慨:“如果不是郑老师,我中学毕业后也许会像村里其他的女孩一样,嫁人、种田、打工或围着灶台转……”   
    郑琦说:“如果发现了一块玉而不去雕琢它,就是教师的失职。”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帮您找产品

糖酒网专业产品顾问一对一指导

1、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请找我!

2、产品太多挑花眼,请找我!

3、初入此行业很迷茫,请找我!

4、联系不上酒企业,请找我!

5、我有尾货要处理,请找我!

加专业顾问微信,帮您解决酒产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