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历史
2012-10-30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京杭运河开通后,济宁成为江北著名的水陆码头,商贾云集。“玉堂酱园”的创始人戴玉堂,自姑苏沿运河北上到此后发现:“济宁州、赛银窝,生意兴隆买卖多;南门口枕着运粮河,交通方便行商多”。遂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创建“玉堂酱园”。
经过戴氏三代的经营和发展,玉堂酱园已经成为济宁州商家之首,1807年济宁大商人冷长连和两江总督孙玉庭看好玉堂的发展前景,联手买下玉堂酱园。冷孙两家均不直接参与经营,而是聘用能人梁圣铭担当总经理重任。梁圣铭在任六十多年,园内任人唯贤,建立了门类齐全的作坊,奠定了玉堂今后的产品格局;对外扩大宣传和销售,通过“神仙会”等活动,使得玉堂各类产品风靡全国。梁圣铭还将其经商之道著成《生意论》一书,成为当时商界必读之圣经,梁圣铭亦被商界尊为商圣。
光绪元年(1875年)陈守和任总经理,他用"一两白银一字"的高价,聘请清未著名书法家项文彦为"玉堂"写下了融经营与艺术为一体的传世杰作,把它装饰在临古运河的迎门墙上,水字相映,光彩照人,引得南来北行的游人和客商止步,玉堂名动京师,从此玉堂产品开始作为皇室贡品而誉满中华。
光绪三十二年,玉堂酱园开始由孙家独立经营,孙静峰亲任总经理,从此开始了玉堂酱园第四次崛起,玉堂酱园对内实行七行八作制度,对外参加国内外一系列博览会,每次玉堂产品都披金戴银,所获颇丰,产品知名度更高,产品开始批量出口国外,此局面一直持续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新中国成立后,玉堂酱园作为工商界的典范,率先进行了公私合营,生产方式由手工变为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产效率获得极大提高,一日可以生产过去一月的产品;玉堂生产的大量质精味美的产品,支援了新中国各条战线的发展,抗美援朝时期玉堂将大量保质期长、便于携带、口味精美的食品提供给志愿军将士,为保障部队给养供给起到了重要作用。1978年,玉堂酿造总厂成立,企业规模迅速壮大,一园变为数厂,成立了酱菜厂、酿造食品厂、调料厂、露酒厂、商业大楼、服务公司等十三个实体单位。2002年,玉堂改制为玉堂酱园有限责任公司。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