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由于乳品的特殊性,鲜奶不适合长途运输,中国的进口主要以奶粉为主,国内奶粉消费在100万吨左右,年进口量在30万吨左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005年中国乳制品进口数量下降7.82%,进出口总量较2004年下降4.3%。乳制品出口势头良好,出口量同比增长16.12%,出口金额增长45.3%。出口量占进出口总量的比重由15%上升到18%。
中国乳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国际乳业巨头的目光,纷纷到中国投资设厂,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尤其是液态奶)。然而,由于对中国乳业市场液态奶的价格战准备不足,到2004年年底时,已经在中国乳业市场奋斗近10年的跨国乳业公司,却被中国本土的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企业逼到了要么停止经营撤离中国、要么暂时偃旗息鼓的尴尬境地。
外资乳品企业迄今在中国乳业市场中并没有独大,而是相继采取了韬光养诲之策。如达能将乳业的管理权与品牌的使用权交给光明,帕玛拉特把旗下工厂交给国内企业管理,卡夫将股权卖给了三元。国内的液态奶市场基本还是国有品牌在主导,雀巢等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奶粉市场上。
进入2005年,外资调整战略,加快步伐对中国乳业市场掀起一轮新的进攻,与首次孤军奋战、用产品进军的形式不同,这次外资企业加强了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主要用资本开路,在投资形式上也更加多元化,如资金入股、技术入股、输出管理理念等多种方式进行,先后有英国RichKeen公司与统一中国投资公司投资10亿元人民币认购完达山50%股权、达能增持光明乳业由9.7%提高到11.5%、丹麦阿拉•福兹牵手蒙牛合资组建婴幼儿奶粉企业、帕马拉特在天津授权生产、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投资8.64亿元人民币收购三鹿43%的股份等。中国乳业市场还处在剧烈的竞争当中,外资的品牌优势,销售管理优势等对国内企业仍然是潜在威胁,国内的乳业竞争将越发激烈。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1、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请找我!
2、产品太多挑花眼,请找我!
3、初入此行业很迷茫,请找我!
4、联系不上酒企业,请找我!
5、我有尾货要处理,请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