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龙黄泥螺:最是宁波家乡味
2012-11-02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黄泥螺是宁波人餐桌上一道非常不起眼的小菜,数十年前,没有人会想到黄泥螺也能做成一个产业。而“陆龙”却做到了。
黄泥螺,软体动物,古称“吐铁”,状如蜗螺而壳薄,粒大脂丰、极为鲜美,宜腌食之。清代甬籍学者全祖望,尝作诗云“年年梅雨后,万瓮人姑胥”。在江浙各地,黄泥螺俗称“拷饭榔头”,谓其最能下饭。据稽考,腌食历史已逾千载。鲜美滋味,成为儿时最深的记忆。
“陆龙”与江苏100万亩无污染滩涂,建立一级品统购的“绿色通道”,取其泥螺形大、肉厚、无沙、味鲜;以咸齑卤、优质白酒等为配料,遵古法腌制,久储不坏,味极鲜脆。凭藉规模化生产和现代科技,让长大的孩子,重温昔时母亲自制黄泥螺的味道。江南人尤其喜欢在早饭时候吃它,凉丝丝的鲜脆酒香味,佐以滚烫泡饭,点醒脾胃;从舌头滑过的那丝鲜美,是上天的恩赐。
目前,“陆龙”还推出一种小而弥鲜的“小小黄泥螺”。此为天然小型黄泥螺品种,犹核桃中的小胡桃、板栗中的野生小栗子,以小为贵。因其形体紧实、滋味浓郁,“陆龙”小小黄泥螺,最为沪甬等地“老饕”所重。原产于江苏大丰无污染滩涂,与麋鹿、丹顶鹤同生,品质尤佳。
“此味只应江南有”。泥螺入食,以三个季节为佳:桃花开时,壳软味美;梅雨时,脂膏满腹,“膏溢壳外,莹皆若水晶”;中秋时,泥螺虽已肉硬膏少,味道不及桃花泥螺,却粒大脂丰,腌食别有滋味。天下泥螺,以宁波泥螺最富盛名。泥螺也是一味中药,其肉入药,以盐、酒渍食,有补肾益肝、益精髓,明目、生津润燥之效,《本草纲目拾遗》即说:“吐铁能润喉燥、生津。”
拥有34年创业史的“陆龙”,最早以加工黄泥螺、蟹制品起家,随着逐渐崛起成为海产食品业的全国“单打冠军”,产品线也日益拓宽,至今已形成休闲海产、东海干海产、黄鱼制品、海蜇制品、冷冻冰鲜等9大系列数百个产品。但黄泥螺、蟹制品等“起家产品”,至今仍长盛不衰。其中仅优级黄泥螺一项单品,年销量100万瓶,居全国第一。目前“陆龙” 的“形象代言人”,也是两颗可爱的卡通小泥螺。
〖吃法一〗蘸姜汁及米醋
黄泥螺吃法各异,宁波人独喜酒渍、腌制两法。所购成品,可直接取食;沾姜汁及米醋亦宜。惟不可将黄泥螺腌制品加热后食用,不然鲜味尽失。
一碟黄泥螺,配一壶黄雕,或一碗白饭,均是经典好搭配。
〖吃法二〗蘸辣汁
川人无辣不欢,或有将黄泥螺,用花椒、辣椒加醋蘸了来吃,亦觉别有风味。这种跨地域物产,搭配得好了,可以有神奇的味觉效果。
Ø建议事项:内陆居民初食黄泥螺,或感不适。故宜大量蘸醋,並少量食用。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