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新闻

您的位置:糖酒网>品牌频道>食品品牌>今米房>品牌新闻正文
双汇人杨丰收的职业人生
2012-11-07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工作间隙,杨丰收在线上向我问好,告诉我他马上要从车间调到办公室做统计的喜讯!虽然“统计”在生产车间只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岗位,但这应该是春节过后我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我为杨丰收的再次突破感到由衷的欣慰,因为我深深明白,对于一个仅有普通高中文凭的一线员工而言,这种突破有多么珍贵!尤其是在华懋双汇,这个被称作“双汇企业文化”发源地的“黄埔军校”,成熟的管理、富足的人才、一流的设施、先进的技术都会成为他上下求索的层层重压,如果安于现状、甘于平庸、服从于机械而单调的“两点一线”,那他就会小富即安、知足常乐,和那些早在九十年代初期就进厂的老员工一样,成为领导眼中最默默无闻,最无私奉献,最任劳任怨的好员工。但看似老实巴脚的他硬是不认命,在来到华懋双汇的一年后,终于以自己朴素的诚心、坚韧的耐心、务实的信心感动了领导,感动了同事,感动了企业铁一样的用人机制。
    从去年二月到今年二月,这个跨越并不算长,但对于已经从事过两年多行政工作的杨丰收而言,从零做起的隐忍、三班动转的磨砺、全幅武装如太空人般的原料车间打杂,三百六十五天的时间岂止用一个“漫长”了得?从浙江金华的包装车间到一名小小的记数员,再从淮安双汇的屠宰车间到食堂统计,最后是华懋双汇的原料车间到生产统计,三次“跳槽”,三次蜕变,三次身心与意志的角逐较量,杨丰收无疑是顺利的,但作为一名曾在农村老家务过农、远赴他乡求生的打工者而言,其间的艰辛和痛苦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但他从来不倾吐、不抱怨、不愤懑,更不会因为压抑而历数一线的管理有多苛刻,因为颓废而唠叨车间的领导有多冷漠,而是以一种完全出乎意料的乐观、豁达、积极、向上,谈笑风生地讲述着辛苦劳累的一线工作。
    记忆中自2005年他从浙江金华寄出的第一篇手稿起,《双汇时空》似乎就成了他的希望和力量。他时常会在加班结束后打电话给我,电话中的声音全然没有后夜班的疲惫不堪,而是充满无限生机,就像碧绿的草尖上晶莹剔透的晨露,随时会因为调皮的晨风而融入黄土。他说他正行走在回出租屋的路上,脚下是蜿蜒的鹅卵石小路,路两侧是婆娑的青青细竹,宁静的阳光正筛过斑驳竹影,如碎银般洒落一地。甚至于有一两只麻雀扑愣愣地从身边飞过,他也会用很喜悦的词句描述给我。有时会是前夜临出门,他说他刚刚写好一篇稿子,下班后准备再抄一遍寄给我。最后说,窗外是江南的小雨,听不见声音,但摇曳在窗角的竹叶却是油绿得发亮的。收线时,他总不忘很真诚地来一句:江南水乡很漂亮,有空来走走吧!
    电话中的杨丰收是忠厚得惶恐的,时常会因为紧张而结巴,因为激动而局促,但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华、与世无争的农村打工者,却有着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思想,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江南水乡般的优雅和精致。他用同样朴实无华、与世无争的文字讲述他周围的一切,亲情、友情、同事情,心怀感恩,与你同行!在集团公司每个月几近200篇的来稿中,他的文笔并不出众,甚至稍显拙劣,但他真实自然的情感渗透廉价的稿纸喷薄而出,令人一次次潸然泪下。只有真诚的人,才会有如此真实的情感。只有自然的流露,才会让人感同深受。
    两年后,杨丰收麦收回家帮忙,因为请假手续不完备无奈辞职。我得知此事时,他已经重新进入淮安双汇,从一名新员工重复做起。电话中的他永远清醒和愉悦,如昨夜星辰,璀璨光华丝毫没有因为深邃的夜空而清冷。春天再来的时候,他又给我寄来了新的稿件,并细心地配发了插图。插图的背景是淮安双汇刚刚投入使用的职工餐厅,白色的磁砖、红色的桌椅、洁净的玻璃,然后是他笔下可爱的老班长。
    夏天来时,他说他的勤奋再一次感动了领导,他已经通过竞聘接管食堂统计一职,工作因此更忙了,但内心充实而快乐。在他配发文字的照片中,我看到他戴着秸色的草帽和白色的口罩,背着橄榄绿的药筒,在烈日炎炎下为场区整齐的草坪喷药。专业的武装只露出两双眼睛,抬头微笑向天空。
    异地公司的企业文化并不易嫁接,很多公司因此有了合理的借口。而杨丰收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先后打破了浙江金华和淮安双汇没有《双汇时空》通讯员的历史,用安静的文字快乐地描绘着异地创业的色彩纷呈。2010年春天,在《双汇时空》创刊十二年后的首次优秀通讯员表彰中, 杨丰收作为异地公司的典型代表名列榜首。当时的表彰是通过总部多功能会议厅的视频连线进行的,因为路途遥远,杨丰收只能在淮安双汇的会议室感受现场的激动。但当淮安双汇的人事专员回来替他领奖时,坚持要我在作为奖品的日记薄扉页上题些什么,说这是杨丰收的再三请求。我便提笔写下了“再接再厉,乘胜前进!”八个字。后来人事专员在e—Link上这样对我描述:他激动得双手颤抖!
    2011年3月,“3.15”事件惊悚爆发。在那段水深火热的日子里,时空团队的工作重心被迫转向网络,正常的组稿秩序被暂时打乱。好象经过了一个漫长的世纪,一个疲惫的黄昏,好久不见的杨丰收在线上翩然出现,告诉我他已经离开淮安双汇,第三次以一名新员工的身份进入华懋双汇的消息。就像前两次一样,我无法想象中间的辗转,听到的永远都是最后的结局,告诉给我的这个人果敢、坚定而充满信心!
    他告诉我,离开自己喜欢的江南和工作并不情愿,只是家中老母身体不好,父亲又常年在外,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他有义务有责任承担起一切。但因为异地调往总部的手续相当困难,他不得已再次辞去淮安双汇食堂统计一职,回到漯河劳动局,以一名待业者重新开始。
    有些惋惜,为他几次三番的付出。但心生欣慰,为他对家的情深意重。他终于可以不再租房,每天往返于家和工厂,虽然辛苦,但乐些不疲。
    “3.15”的风声渐远时,杨丰收开始参加分厂组织的各种招聘,但因为竞争激烈,名落孙山是常有之事。但他一直很安静,会如往常一样在线上悄然出现,用很认真的倾斜加粗仿宋体,选以橄榄绿的字色,认真而耐心地和我对聊。说起竞聘失败时,他坦言他文凭太低的事实。但马上又快乐地说:好了,我得上班去了,三十分钟的路程呢!
    就是这样,在我心中,杨丰收似乎从来没有失败过,他的阳光心态,决定了他苦尽甘来的成功!
    杨丰收,你是我永远的榜样!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帮您找产品

糖酒网专业产品顾问一对一指导

1、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请找我!

2、产品太多挑花眼,请找我!

3、初入此行业很迷茫,请找我!

4、联系不上酒企业,请找我!

5、我有尾货要处理,请找我!

加专业顾问微信,帮您解决酒产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