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12-12-04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2012年1月31日,国家文化部在北京为第一批4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入选企业和单位颁发牌匾。东阿阿胶有限公司因为在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生产性保护方面形成了有益的做法和经验,而成为山东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唯一的成功典型,而入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授牌仪式上,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高度肯定 “生产性保护”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传承发展的特定规律。她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在社会中的传统文化,是广大民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传统丝织技艺、宣纸制作技艺、传统医药炮制技艺、瓷器烧制技艺等等一大批代表性项目,都是在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并在更为紧密的融入生产融入生活的过程中,获得了持久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在保护好这些代表性项目的本真性和核心技艺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利用,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不仅可以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生命力和活力,也能够帮助各地的传承人和群众获得收益,提高传承的积极性,来培养更多的后继人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奠定深厚的、持久的基础,同时也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消费,扩大就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她指出,在今后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中,始终把握好四个方面:一要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三要保护好核心技艺和传统工艺流程。四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就是要在生产的过程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的东西。作为阿胶原产地和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唯一传承企业,我公司也积极地在生产性保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公司除了注重在生产过程保护阿胶的传统制作技艺的同时,也普查、保护身怀绝技的老药师,培养年轻的阿胶技艺传承人;聘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进行东阿地水水的现代解读,并联合东阿主管部门致力于岩溶含水层补给区的生态地质环境防护工作;投资2亿多元在全国建立了17个养驴基地;恢复了中断百余年的阿胶极品九朝贡胶生产;搜集整理阿胶古代经典验方和民间验方3200多个;投资 1.5亿元修建了集文化传承、旅游观光、中医养生保健于一体的中国阿胶养生文化苑,在生产性保护方面走在了前面。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