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哺牛奶:运动饮料真的可以在运动效率上有所帮助吗?
2016-06-15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运动饮料真的可以在运动效率上有所帮助吗?
运动型饮料必备三原则
实际上,大部分人对运动饮料的概念并不清楚。红牛、佳得乐、宝矿力水特等众多饮料中,究竟谁才是运动型饮料?运动型饮料、活力型饮料、能量型饮料和功能型饮料,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标签,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曹建民告诉记者,有“三大原则”是运动型饮料区别于其他饮料的标签。
1、运动型饮料不含碳酸气
曹建民解释说,碳酸饮料的主要成分为糖、色素和香料等,在液体饮料中添加了二氧化碳,除了糖分能给予热量外,没有其他营养元素,并且,除了会改变人体内钙、磷比例外,会加剧体液酸化、乳酸堆积,使人更容易感到疲劳。剧烈运动时,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造成钙流失,会造成骨折的风险增加。在做一些持续性的运动(如跑步)时,可乐里含有的碳酸气还会影响呼吸频率。
2、运动型饮料更便于人体快速吸收
曹建民解释说,一般市场上卖的普通的运动型饮料都是高渗透压的,而运动员使用的真正的运动型饮料,都是等渗透压或低渗透压的,它与人体的渗透压相似,便于人体能快速吸收饮料中的糖分和水分,不会造成水在胃中停留,造成胃部负担。
3、运动型饮料中一般添加糖分及少量钠盐
曹建民说,运动会造成血糖含量减少和糖源损失,这会导致继续运动中能量不足,肌肉和精神疲劳,运动能力下降。运动过程中及时补充外源性糖有利于血液中血糖浓度的保持,从而有助于提高运动水平。
另外,大量的运动中,人们主要靠出汗来调节体温,虽然人体体重中水分占65%,但其中只有6.8%的自由水,如果这6.8%的自由水都被出汗蒸发排出体外了,就有脱水危险。喝运动型饮料的最迫切、主要目的是为了补水,其次是补充适当的糖和电解质,来促进水分快速被人体吸收和转入血液循环。补充电解质是为了防止喝了过多的水却没有替换通过汗流失的盐,而发生低钠血现象。
运动型饮料往往口味更好,无形中增大了运动员的摄取量,运动饮料里的碳水化合物和钠会加快人体对水分的吸收。不仅如此,钠还能让人在锻炼时喝下更多的水,并可以帮助人体保持摄入的水分。
对“症”补水
健身或饭后运动只需补充清水
尽管,许多这类流行的运动饮料会号称身体吸收这种饮料的速度比吸收净水快,并且含有的糖分能提供白水所不能提供的热量。但许多营养师和运动爱好者却对此不敢苟同。
动饮料含糖量约在5%—10%,如果没有长时间运动,没有出很多汗,在不“丢”的情况却硬要“补”,会使电解质和微量元素超过人体正常需要量,还会增加肝肾的负担,尤其是对小孩和老人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肾脏病等疾病的患者,更不适合随意饮用功能饮料。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