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杜康在白水康家卫开了一个酒店。东晋“竹林七贤”中的名士刘伶,以饮酒闻名天下。一天,刘伶从这里路过,看见酒店门上贴着一幅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看了,不禁哈哈大笑,心想,我这个赫赫有名的海量酒仙,哪里的酒没吃过,从未见过这样夸海口的。且让我把你的酒统统喝干,看你还敢不敢狂?接着,刘伶进了酒店,杜康举杯相敬。谁知,三杯下肚,刘伶只觉天旋地转,果然醉倒了,跌跌撞撞地回家去,一醉三年。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家人说,刘伶已死去三年了。刘伶的妻子听到杜康来讨酒钱,又气又恨,上前一把揪往杜康,哭闹着要和杜康打人命官司。杜康笑道:“刘伶未死,是醉过去了。”他们到了墓地,打开棺材一看,刘伶醉意已消,慢慢苏醒过来。他睁开睡眼,伸开双臂,打了一个大呵欠,吹出一股喷鼻的酒香,得意地说:“好酒,真香啊!”这就是民间至今还流传的 “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至今,在白水县大杨乡康家卫村杜康墓对岸,一小溪之隔,便是刘伶之墓,石砌而就。古代流传下来的《杜康造酒醉刘伶》一书中写道:“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大数刘伶,……饮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刘伶三年整。”当然,这是夸张的民间传说。但杜康酒确实有“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美誉。
杜康酒是中国历史名酒,历史上曾有“进贡仙酒”之称。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便对杜康酒发出过由衷赞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972 年 9 月访华的日本国首相田中角荣也赞誉:“天下美酒,惟有杜康”。
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杜康又名少康,康家卫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第五位国王,据《史记•夏本纪》及其他历史文献记载,在夏朝第四位国王帝相在位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政变,帝相被杀,那时帝相的妻子后缗氏已身怀有孕,逃到娘家“虞”这个地方,生下了儿子,因希望他能像爷爷仲康一样有所作为,所以,取名少康。少年的杜康以放牧为生,带的饭食挂在树上,常常忘了吃。一段时间后,少康发现挂在树上的剩饭变了味,产生的汁水竟甘美异常,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反复地研究思索,终于发现了自然发酵的原理,遂有意识地进行效仿,并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从而奠定了杜康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的地位,其所造之酒也被命名为“杜康酒”(《说文解字》注:“杜,甘棠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武帝曹操一首《短歌行》,使中国早的粮食酒 -- 杜康酒成了酒的代名词。但夏人杜康发明的杜康酒工艺早已失传。
岁月如烟,三千多年前的杜康,不会想到后世有一个日本首相名叫田中角荣的,一句问话使中国再次掀起“杜康”热。 1972 年的 9 月 29 日,中日两国发表恢复邦交化的联合声明。当晚,中国总理举行招待会,宴会使用的是茅台酒。席间,田中首相说“天下美酒,唯有杜康”。作陪的中国社科院院长郭沫若讲解了杜康酒的历史,田中首相去上海时,赠给日本客人的是 64 箱茅台酒。许诺一定会送杜康酒给田中首相。
被称为中国白酒源头的杜康酒,汉代的文字大师许慎有记述:“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逐疏仪狄。杜康作秫酒。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葬康家卫(现白水县杜康镇)。”
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酒首先是吉的象征,各种祭祀、宴会等等众多的喜庆场合,没有离开酒的,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宴早已约定俗成,深入人心。从三国枭雄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到唐代诗仙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杯莫停”;再到宋朝易圣邵雍的“吃一辈子杜康酒,醉乐淘淘”;还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天下美酒,唯有杜康”;酒的佳话多不胜数,酒的诗篇不胜枚举。
然而酒不同于其它食品或者饮料,酒是属于精神文化面的消费品。从历朝历代实行酒的“专卖”的情况看,说明了酒不仅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而且有很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考古材料中,从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文化早期,到个文明国家夏朝出现(公元前 2070 年,约 4000 年前后),大量出土文物中,酒文物占了很大的比例,说明了中华先民把酒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消费品。文献中记载“仪狄作酒醪”,所谓的酒醪是一种果汁酒,类似于现在的黄酒、米酒或者啤酒,是一种酒饮料,与严格意义上的“酒”是不同的。
白水杜康
招商电话:0530-13326208878 13326208878
更多查看:http://www.tangjiu.cn/z_DKGSSD
白酒招商:http://baijiu.tangjiu.cn
联系QQ:1049124743
201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