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丽通食品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糖酒网首页 » 调味品招商 » 成都丽通食品有限公司 » 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 10年丽通,十年辉煌
    成都丽通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是以“郫县豆瓣”为主的川调专业生产型龙头企业,迄今已有10年历史。企业以集团化的运作方式,开辟生产基地、营销总部及原料加工种植基地三大子机构,实现了种植----生产----销售上下游一条龙把控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秉承“以诚做事、以信经商”的经营理念,企业在十年征战中,不断开疆辟土、纵横驰骋,营销网络急速蔓延,覆盖西南、西北、华南、华北、东南、东北等众多省份及市县区域。目前,丽通食品有限公司已成为四川境内郫县豆瓣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领军型企业,实力远非众多中小型豆瓣生产厂家及品牌可比。 而基于科学的生产管理、严格的品质把握,丽通依靠优良的产品率先抢占市场,在郫县豆瓣行业中独占一席。企业已于2006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通过“郫县豆瓣”、“红油豆瓣”绿色食品认证,2009年通过ISO22000:2005食品食品管理体系认证;连续多年被评为成都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8年,企业投资500万兴建现代化生产线,在豆瓣行业内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管道运输、自动灌装,此举大大推动了豆瓣行业传统工业机械化、现代化进程,使生产力较之前翻了4番,产能超过30000余吨。 2013年,丽通投资1000万元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水源镇德源农民专业合作社携手,建立起甘肃金昌市大的综合性辣椒加工、种植基地,甘肃德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基地占地面积66000平米,目前已耗资2200万元,可种植辣椒1.8万亩,鲜辣椒储存池可存储鲜辣椒3万余吨。此举为丽通企业甩开业界其他品牌提供了强劲的助力和源源不断的后备支持。 作为丽通企业调味生产的扛鼎力作之一,“丽通牌”郫县豆瓣,现已成为国内家喻户晓的知名产品,其口感、品质深受广大顾客喜爱,商超、菜市、调味品专卖、餐馆、酒店竞相争购,销售态势如火如荼。市场的供不应求也促使丽通牌郫县豆瓣的业务阵营不断壮大。现今,丽通已在全国拥有数百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本着与合作者共建“立足四川、辐射全国、放眼世界”的宏伟愿景,丽通不断推陈出新,研发新的产品、探讨新的营销模式、创造全新味觉体验,以诚邀空白区域加盟合作者共同联袂、乘胜追击,占领郫县豆瓣全国市场的领地! 企业发展壮大之际,丽通亦时刻谨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行业使命,始终弘扬“宽容、坚韧、进取、严谨、善学、感恩”的企业文化。过去10年中,丽通屡次在地震义捐、扶贫救济、灾难重建等社会公益事业中,积极投入,不遗余力的做出了巨大贡献,堪称行业典范! 三大基地 生产基地、种植基地、营销总部,是丽通内部既相互分工又相互配合的三大模块,这三大模块的紧密配合,才使丽通企业有了今天的巨大成就,并长期屹立郫县豆瓣生产行业潮头稳踞不败之地!是此,三大基地中心堪称丽通企业的致胜“铁三角”! 生产基地 位于享有“川菜之魂”郫县豆瓣发源地之美誉的四川郫县花园镇,占地面积30余亩,现有职工100余人,主研产品包含郫县豆瓣、红油豆瓣、料酒等上百种单品,年产量20000多吨。生产基地拥有全套工艺精良的流水线生产设备,将百年传统豆瓣制作手工技艺加以改良,使原材料处理、半成品处理、成品处理均实现机械化、现代化、规模化操作,确保出品品质、风味、产能效益大化。该基地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得绿色食品辣椒基地荣誉。 种植基地 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水源镇,是集红辣椒种植、加工、储运、市场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生产种植基地,一期工程投入一千万,已于2013年8月底竣工,该项目以订单农业形式,借助土地流转等政策平台,本着“小辣椒、大产业”这一目标,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按照鲜椒种植、收购、储存、运输一条龙服务的整体设计,既为椒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又为丽通企业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截至目前,该基地项目解决了当地120多名剩余劳动力常年就业难题,季节性用工达600多人(次),深受地方百姓及地方政府赞许。 营销总部 位于素有“天府之都”美誉的成都市内,金牛区蜀西路丰德羊西中心,负责丽通企业的产品营销工作,旨在管理发现消费需求、做好产品定位、主导产品开发、价格策略与竞争、通路管理、推广、组织和营销战略规划、策略执行、售后服务体系搭建等工作。
    2014-04-30
  • 传男不传女,郫县豆瓣传承之谜
    郫县豆瓣家喻户晓,是厨房必备的美食,但是您能想象郫县豆瓣的制作技艺,至今还保存着“传男不传女”的传统吗? 记者曾经专程采访到四川陈家豆瓣技艺制作第七代传人陈伟,向您揭开郫县豆瓣的传承之谜。 每天一大早,郫县绍丰和调味品实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伟,就会到生产区的晒场去,和工人一起把缸里的豆瓣翻搅一遍。陈伟虽接手豆瓣生产管理才3个月,但祖辈传下来的工艺他早已烂熟于心。之前,陈伟一直在外面工作,没有具体负责豆瓣工艺生产、管理,在“传男不传女”的祖制下,为使郫县豆瓣技艺传承下去,今年2月,陈伟正式回到了家里的公司,成为陈家豆瓣技艺制作第七代传人。 如今,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成都市、四川省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郫县绍丰和调味品实业有限公司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企业之一。 传承人 豆瓣技艺传男不传女 陈伟今年35岁,他的父亲陈述成,是豆瓣技艺第六代传人,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了陈伟这一代,他是家中的儿子,也就自然成为了第七代传人。 “我们的家族规定,在豆瓣制作工艺上,一直是传男不传女。”陈伟说,与豆瓣制作工艺相关的区域,女儿一般都不会进入。为什么“传男不传女”呢?陈伟说,在陈家豆瓣不断发展中,生意越来越好,出现了不少竞争者。陈家就开始提升豆瓣的质量,研究更新制作工艺。为防竞争对手学了去,各家工艺技术互相保密。陈家规定,制作工艺“传男不传女”,防止女儿出嫁后工艺流失。 11岁学艺凌晨4点起床 陈伟11岁时,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豆瓣制作整套工艺。 “首先要学的是选好制作豆瓣的材料。”在陈家百年的发展中,其豆瓣制作原料也很有讲究。“用的盐是自贡岩盐,海椒是牧马山的‘二荆条’,胡豆是郫县‘二流板’的青皮大白胡豆,制作缸用的是仁寿陶缸,每一种原料都是在实践中确认的的原料。假如换一种原料,做出的豆瓣就不是的。”陈伟说。 11岁开始,陈伟基本上每天早上凌晨4点,就起床,去搅拌缸里的豆瓣生胚,“每口缸每天要翻搅两次,只能是太阳没有出来前和太阳落山后。中午或太阳暴晒时,切忌翻搅。”为保证翻搅均匀,陈家到现在还是用手工翻搅,不用机器。 豆瓣制作中的剁椒,给陈伟留下的印象深刻。“我们的海椒,规定要剁成一定的长度,不能长也不能短。” 今年年初,66岁的陈述成退居二线,将豆瓣生产管理的接力棒,交到了陈伟手中,“现在父亲对我进行技术指导,主要生产管理已经全部由我负责。” 老绝活全手工生产品质好不愁销路 在绍丰和调味品实业有限公司晒场上,3000多口制豆瓣用的缸密密麻麻一片。“我们现在还有十几口在用的缸,都有100多年历史了。”晒场里面一角,17口缸显得与众不同。“文革时,这些缸都是埋在地下才得以保存下来的。”陈伟指着这些“镇厂之宝”说。 郫县豆瓣以前都是全手工生产,现在整个郫县依然采用全手工生产的 厂已很难看到了。但陈家至今依然保持手工生产。“从剁海椒开始,到翻搅等十多道工序,全部用人工,不用机械化生产线。”陈伟说,现在郫县坚持传统人工制作的只有一两家。因为全手工,生产规模速度大大慢于机械化生产线,“我们每年产量就在300吨左右,能达到500吨。” 因为品质高、产量小,陈伟他们从来没有为销售发愁:省内外至国外的客人,纷纷慕名来采购豆瓣酱。 5年期“天价”豆瓣每斤卖到120元 陈家豆瓣从创立之始,就一直坚持传统制作技艺,因此其出厂周期也比较长。“一般短的出厂时间都是一年,长的有5年。”陈伟说,传统的郫县豆瓣生产技艺流程,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比如晾晒、发酵,必须达到规定时间,才能进入下一个工序,“严格按照传统工艺技术、流程生产的豆瓣酱,很远就能闻到豆瓣的醇香,颜色也是棕红色。” “因为我们的豆瓣酱生产,全部是按照传统技术和流程,也入选了我省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其价格略比机械生产的贵。”陈伟说,一般1年的豆瓣酱7元/斤,2年期的豆瓣酱20元/斤,5年期的豆瓣酱120元/斤。“5年期的豆瓣酱现在产量很小,每年只有一两千斤,毕竟出厂时间太长了,当然其味道更醇香。” 新问题独生子女时代挑战传男不传女 今年4月,陈伟结婚了。 成为第七代传承人后,下一代的传承自然也在陈伟考虑中。“现在只能生一个小孩,如果生女孩,我今后还是会把陈家豆瓣酱传统制作工艺传承给她,毕竟现在是新时代了,传男传女都一样,‘绍丰和’招牌能传承下去,就行了。”说起下一代传承问题,陈伟认为不能固守“传男不传女”祖训。 陈伟说,每一代陈家人都为郫县豆瓣传统技艺制作做出了贡献,到他这一代,保持传统技艺是首要任务,然后再钻研生产技艺,把陈家豆瓣酱生产技艺发扬光大。华西都市报记者姚长寿摄影谭曦
    2014-04-30
  • 关于绿色食品加工产品原料的有关规定
    【发布单位】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发布文号】中绿认[2010]102号 【发布日期】2010-07-14 【生效日期】 【效力】 【备注】各地绿办(中心)、绿色食品定点监测机构:为适应绿色食品事业发展需要,规范加工产品认证工作,中心对绿色食品加工产品原料的有关规定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关于绿色食品加工产品原料的有关规定》(中绿认[2005]124号)同时废止。特此通知。二〇一〇年七月十四日 条为加强对绿色食品加工产品原料的管理,规范绿色食品加工产品的认证工作,确保产品质量,根据《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所有绿色食品加工产品原料(包括食品添加剂)应达到食品级要求。 第三条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原料含量不得少于90%。 本规定中“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原料”是指: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加工产品的副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生产和管理而获得的原料;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的原料;绿色食品生产资料。 本规定中“原料含量”是指该原料占产品加工过程中投入原料总重量或总体积(扣除加入的水)的百分比。 第四条同一种原料不应同时来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原料和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原料。 第五条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原料含量在2%~10%的原料,要求有固定来源和省级或省级以上质检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报告,产品检验应依据《绿色食品产品标准适用目录》执行。原料产品标准若不在目录范围内,应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顺序依次选用。 第六条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原料含量小于2%的原料,应有固定来源。 第七条食品添加剂使用应符合NY/T392《绿色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要求。 第八条禁止使用转基因原料。 第九条加工用水监测pH、砷、镉、六价铬、铅、汞、、氟化物、氯化物、总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等11个项目,评价标准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4.1.9表1规定执行。 第十条本规定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解释。
    2014-04-30
上一页 1 2 3
23条信息,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