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1963年,汾酒开启了一个划时代意义的试点工程,这个举世瞩目的浩大工程和一位酒业老前辈息息相关,他的名字是秦含章。
54年后,汾酒再次开启了一个新的试点,牵头的人叫李秋喜。
今年1月,“中国酒业致敬匠心传承经典”活动在北京盛大举行,当活动的主角秦含章老先生出现在会场的时候,山西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迎了上去,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一次新老交替、传承起合而又万象更新的仪式感由此而定。
从大背景看,两次试点都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内,白酒的计划生产和技术研发的不足已经远远制约了这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彼时尚且处于懵懂时期的整个行业迫切需要一个人、一家企业和一个试点来进行“自力更生”的研究和探索。于是,在总理的亲自任命下,由秦含章主持的“汾酒试点”开始了这一使命,也是这次开天辟地的试点项目,让全世界重新认识到了白酒的“产业属性”和“清香价值”。
当前,“改革”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词。从国资委首度披露“十项改革试点”落实计划,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再到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国企改革的目标、方向、路径越来越清晰,山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中部欠发达省份,面临着“资源型经济困局”的重大课题——汾酒作为山西省国资国企改革的“排头兵”更是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1
那一年的“汾酒试点”
确立了清香品格
35位研究人员、2名教师和15名应届毕业生组成的52人“小分队”,冒着晋南还有些刺骨的寒风陆续到达了山西汾酒厂。
这一天是1963年3月15日,彼时的中国经济可谓是百废待兴。
这一年的9月,新华社报导,中国国民经济在克服了连续3年的严重困难后,开始全面好转,最艰难困苦的时期已经结束。11月17日至12月3日——第三届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总理作了重要讲话:针对苏联施加的经济压力,会议着重指出了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自力更生方针的重大意义。
“自力更生”开始成为一个潮流、一种信仰和一份责任。
在担任轻工业部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所长两年后,轻工部有关领导找到了秦含章,提出希望他“驻点试验”,“如果问题不解决、(汾酒)名誉不能回复,搞不好,就不能回了。”当时的秦含章还是有顾虑的,但那个时候,他只能选择“冲上去”。
而“这一冲”就冲出了一个足以在中国白酒界青史留名的“汾酒试点”。
“试点”期间,科研人员深入汾酒车间近两年,用现代科学方法全面研究汾酒,从原料、制曲、配料、发酵、蒸馏、贮存、勾调等工艺流程,到检测方法,对汾酒生产各环节进行研究论证,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化学检测方法,对汾酒酿造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鉴定了有关的重要菌株。
14个主要项目、45个主要方法和措施、14992个实验数据,200个研究项目,3000多次试验,取得20000多个科学数据,共完成85万字以上的试点技术资料——汾酒试点奠定了中国白酒“高科技产业”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现在看来,这次的汾酒试点之所以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就在于把之前白酒“口传心授”、“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工艺进行了理论化、体系化的总结归纳。自此,中国白酒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标准基础”,而以汾酒为基础的“清香品格”也就此确立。
当然,也是这次的汾酒试点,开始了汾酒和秦老半个多世纪的情缘。
2
这一年的“汾酒试点”
决定了白酒新的产业格局
今年2月,王一新和李秋喜两人的一次“交流”,一场新的“汾酒试点”开始了。
这位自曝“全省国资国企欠薪约54.6亿,拖欠社保118亿”的山西省副省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王一新已经成了山西国企改革的“救火队长”,在他看来,“从全国的大背景下来看,我们省的国资国企改革不是落后了,而是太落后了!”
任何时候的一场改革,都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道。
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对尚处襁褓中的中国经济是一次提振;进入新世纪,我们在互联网领域的改革冲锋使得中国经济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眼下的“新常态”、经济的“新命题”和供给侧改革,正是一轮新的改革!
而对于当下的酒行业,在面临着转型和调整的痛苦和抉择之后,在经历了市场和模式的鞭策和打击之后,在接受着渠道和终端的反复和磨难之后,也即将进入一个新的产业周期——其特征就是改革、彻彻底底的改革。
汾酒义无反顾地走在了前头。
这与几百年来晋商不畏艰辛、敢冒风险的开拓精神有关,也与山西“发展相对滞后,但改革决不能落后”的大环境有关,更与汾酒在山西省国企改革的“样板效应”、“排头兵”和在整个白酒行业中的“江湖地位”有关。
对于汾酒来讲,2017年既要当好山西省国企改革的“排头兵”,又要将“任务清单”逐项落实。今年2月,山西省国资委党委会议研究决定,李秋喜任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至此,李秋喜在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重担压身。
2月23日,李秋喜与山西省国资委签订“军令状”,正式扛起了山西国企改革的先锋大旗。
是企业家,更是思想家、哲学家的李秋喜骨子里透着晋商“行大道、重仁义”的精神,他并不避讳当下白酒行业面临的深度调整,他信奉白酒的个性出自工匠精神,白酒的出路在于改革创新,白酒的未来在于国际化。
于是,在这一年,他毅然决绝得签下了“军令状”,开始了长歌啸行。
3
不同的两次“试点”
却是相同的使命
“万里银装压早春,四方结队学汾珍,三杯竹叶驰名久,五好杏花茁异新。”这首七绝算是秦含章老先生在“汾酒试点”工作中对汾酒的真切感悟。
就在秦含章结束在汾酒试点工作的40年后,李秋喜来到了汾酒。
上一次的“汾酒试点”让清香型白酒从工艺、香味物质的确认,微生物辨识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更重要的是,酿造水平的提升带动产量大幅提高并最终让清香的市场节节攀高,一度清香型白酒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
如果以今年的这次“汾酒改革试点”为坐标,上一个任期内,李秋喜做得是对清香品格的确立和汾酒文化的回归,奠定了汾酒“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的价值定位;下一个阶段,李秋喜看重的是“汾老大”的领军位置,看准的是汾酒在世界舞台中的强者地位。
李秋喜认为,白酒有自己的“清香风骨”,有悠久历史的传承。“汾酒有责任、有义务让中国白酒真正实现国际化,让白酒的清香品格走向世界。”
“先抓胃、再抓心”、“先健康、再消费”、“先品类、再品牌”是汾酒对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路径解读。
对中国白酒的颠覆性的认知和改变,是从1963年的“汾酒试点”开始的。同样,世界对汾酒重新的认知和改变,也要从2017年的“汾酒试点”重新开始。
来源:福建省酒业协会
该二维码7天内(09-24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编辑:seotjxx1
本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糖酒网编辑!
相关文章
- 即将投产丨黑龙江天桦树汁深加工项目
- 五粮液捐赠500万驰援筠连县;泸州老窖部署数字化顶层架构
- 张德芹强调制酒生产五个要点;茅台保健酒“台源双支礼盒”上市
- 2025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将于9月29日举行
- 拉菲罗斯柴尔德男爵酒业公司携手天猫与京东 共启海外旗舰店新篇
- 西班牙酒业巨头“双强”联合:奥兰酒庄收购Berberana再启新篇
- 茅台8月动销环比增长显著;湖北省长李殿勋调研白云边酒业
- 保健酒业公司开展廉洁管理制度宣贯培训
- 环球集团斩获首届“羽觞奖—世界美酒美器设计大赛”6项大奖
- 总投资6亿元!年产300台套饮品行业专用生产设备开工
- 君乐宝总投资30亿元的项目,有了新进展!
- 杭州玖速水饮有限公司果汁饮料生产设备采购项目拟审批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