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11.5元一瓶的进口葡萄酒扫码价高达1288元,你买的是假进口酒还是真忽悠?
2017-09-05 (来源: 糖酒网)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礼品市场也逐渐火热起来,而葡萄酒作为“清新脱俗”的伴手礼,深得不少消费者青睐。
近日,有媒体报道,用正规软件扫码可见的葡萄酒价格为1399元/支,而买家实际购买却是11.5元/支。9月4日,绿松鼠探访电商和北京市内多家线下酒类专卖店,发现了进口红酒不同平台标示的销售价格差距悬殊、无中文标签等问题。
乱象1:实体店进口红酒无中文标签
正规进口产品在实体店售卖要有中文标签。但绿松鼠走访发现,6家店铺中有1家存在未贴中文标签的进口酒。
朝阳区诚润酒行是一家专门的酒类专卖店,其店内红酒种类较多,价格也从100多元至4000、5000元不等。店员称,所有的进口酒都要有中文标签,否则是违规销售。
不过,就是在这家看似正规的店面内,店员在陈列货架的角落处拿出了1款仅有外文标签的进口酒,标价为168元/瓶。对此,店员解释称,店内500元以上的进口红酒都有中文标签,这两款酒没有贴中文标是考虑到一些熟悉的年轻顾客的需要,他们觉得无所谓,这样也比较洋气,所以就没贴。
诚润酒行内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酒“
当松鼠君对红酒的质量和来源表示质疑,电员则称所有的证书都是合格的,标签也都有,顾客需要也可以贴上。
专家提醒,购买进口葡萄酒时,要注意阅读酒瓶标签,查看中文、外文产品名称,及其原产地、原产国、灌装地等产品信息中是否存在疑点。遇到价格超低的情况,要详细了解产品信息。
乱象2:实际售价与扫码价相差悬殊
绿松鼠在淘宝平台上搜索进口红酒,有不少店铺明确标注比产品售价高出数倍的微信扫码价。
在一家名为”感恩红酒“的淘宝店铺内,一款名为“法国朗格多克”的进口红酒价格为138元/箱,整箱有6瓶。同时,店铺有买一送一的活动,即138元可以获得12瓶红酒和海马刀等酒具3件套,每瓶价格可折算为11.5元。而这款实际售价为11.5元/瓶的红酒在1号店的单支售价竟高达1288元。
对于自身售价远低于1号店同款红酒的售价,客服解释酒是法国厂家直销,属于直营店,没有任何中间环节。同时,店家还说,这款酒并非原装原瓶进口酒,而是在烟台灌装的法国进口酒,有完备的报关手续和国家食品卫生检验证书。
同样的情况在线下实体店也存在。朝阳区一家名为峰顺烟酒的店里,一款名为“皇爵1688 干红葡萄酒在店内标价为650元/瓶,优惠后价格为400元,而微信扫码发现,这款酒在1号店售价高达1680元。老板说,这样的酒送人就比较有面子,也就几百块钱,但别人扫码一看1600多。
实体店售价400元/瓶的红酒,扫码价格为1680元
同一款酒在电商平台与实体店价格差1280元,绿松鼠向老板打探原因,老板则称酒的价格跟所处的地段有关,自己主要是做熟人生意,不要高价。同时,酒可以原价卖,挣得是陈列和返点的钱。
海淀区一家洋河蓝色经典烟酒店内一款名为轩尼斯庄园·梅洛红葡萄酒的售价为360元/瓶,而扫码标价为397元/瓶;朝阳区诚润酒行内一款名为天鹅庄系列的红酒标示价格598元/瓶, 扫码显示1号店价格为998元/瓶,差价为400元;另一款奔富BIN707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价格为2599元/瓶,而1号店扫码价为3580元/瓶;朝阳区卷烟名酒店铺内的一款兰赛 干红葡萄酒在店内售价为320元/瓶,1号店扫码价为698元/瓶。
就价格差距,诚润酒行店员称,红酒不同于白酒要明码标价,线下店铺总代理的品牌在价格上肯定有优势,价格差高能达到1/3,这也是线下店铺要抢代理权的原因,电商的拿货价比较高。但线下卖400元的线上酒扫码价格1680元,这样的价格差还是有点太大,这种酒可能是小品牌或可能有其他问题。
也有媒体报道称,这种扫码价完全就是商家通过购买扫码软件的相关服务而随意标的,没有实际价值。但商家也可以利用这个扫码价,抬高实际售价,从而获得高利润。
业内人士告诉绿松鼠,不少消费者购买葡萄酒作为礼品送人,而通过直接扫描瓶上的二维码,收到葡萄酒的人就会知道扫码价。对于送礼的人来说,同一瓶酒显示价格越高则越有面子,不少商家正是利用了消费者这种心理,获得利润。
面对进口葡萄酒市场的乱象,法律人士表示,如果卖家利用扫码价误导买家,真正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买家以高价买了低价酒,这就属于欺诈行为。买家应该尽量保留相关票据,以备将来维权使用。
市场快速增长,乱象频现
我国进口葡萄酒市场发展迅速。根据中国葡萄酒及烈酒进出口协会发布的新数据,今年1月至7月,中国的葡萄酒进口总量达4.0737亿升,同比增长15.49%;进口额达14.75亿美元(约合97.37亿元),同比增长7.65%。
瓶装葡萄名酒的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91.2%,达13.5亿美元(约合89.1亿元),同比增长5.5%;其进口量同比增长14.05%,达到3.032亿升。
伴随进口葡萄酒的增长,葡萄酒市场乱象频现。为获得更大利润,一些商家利用国内消费者对国外葡萄酒了解较少的特点,在商品本身和销售方式上花了不少“心思”。
对于中国葡萄酒业中的乱象,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认为,近两年进口葡萄酒增速较快,国内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弊端也随之显现。大多问题源于国外酒商对中国市场相关规定了解不足,造成包装、标签和质量不合格,被拒外进口葡萄酒数量大增。另外,国内葡萄酒生产标准与国际葡萄酒生产标准尚未完全接轨,标准不一,也容易导致市场乱象。
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洪江认为,应该加强葡萄酒行业的监管,加大打击力度。比如对未出具检验鉴定结果的进口葡萄酒实施临时指定封存;在证据充分的前提下,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直接惩戒违法行为和违规主体及主要责任人;存在问题的葡萄酒以销毁或退货处理为主,确保达到应有的惩戒效果和威慑力。
专家建议,以次充好、以虚假价格为销售噱头属违法行为,消费者可以依法追究商家的民事责任,也可以向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投诉。(来源:今日头条 绿松鼠)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再获新助力!四位行业专家受聘伊犁河谷产区推广大使&丝路酒庄品牌文化官
- 榜单 | JS萨克林2025百大意酒榜单发布
- 两项葡萄酒团标征求意见
- 宁夏出台六项葡萄酒产业配套文件;新西兰知名有机酒庄挂牌出售
- 2026年度哈理德葡萄酒大奖结果正式揭晓
- 上半年主要精品葡萄酒产区价格普遍下跌
- 葡萄牙拟批准抗病Defensor葡萄酿造白葡萄酒
- 广东蓝带集团旗下葡萄酒厂宣告破产
- 宁夏国资委调研葡萄酒产投集团;欧盟批准三个葡萄新品种
- 从头部品牌到小标签酒,新西兰白葡萄酒“卷”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