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近日,法国知名葡萄酒企业CASTEL在中国的公司——卡思黛乐酒业(中国)有限公司被国家相关部门处以20万元罚款。背后的原因值得重视。
记者在天眼查APP上看到,卡思黛乐被行政处罚,处罚事由为发布广告使用“”、“级”、“”等用语。
具体情形为:当事人介绍产品“洛尔特酒庄干红葡萄酒”时,宣传“配合的绿叶面积,为葡萄尽可能地保证了的成熟度”“为了使采摘到的葡萄达到品质,所有设备都配备了进的技术。”等广告内容使用了“”、“”、“进”等用语,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九条第(三)项的规定,处罚结果为罚款20万元,处罚单位为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自2019年9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的最新广告法对禁用词汇都有了严格的限制和要求。使用“最”、“”等极限用语,罚款20万元起。
Castel 创立于1949年,是法国和欧洲大葡萄酒生产商,世界第三大葡萄酒生产商,全球共140 家公司开展业务。它在波尔多、朗格多克、普罗旺斯和卢瓦尔拥有 20 家酿酒厂,其中大部分位于波尔多,包括位于圣朱利安的第四批酒庄 Beychevelle。卡思黛乐酒业(中国)成立于 2013 年,由 Castel Frères 100% 持有。
值得注意的是,卡思黛乐不是一家踩雷的酒企。近年来,国内对宣传用语的审查越来越严谨,今年早些时候,林清轩、DHC等化妆品品牌都因违反广告法而面临高额罚款。
去年年底,有酒商使用了的名言推销格鲁吉亚葡萄酒而受到处罚。百威因宣传广告问题共计被罚80万元
9月8日,央广网报道百威因虚假广告被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20万元罚款,记者查询中国市场监管行政处罚文书网看到,2021年百威因宣传广告问题共计被处罚80万元,被处罚事项包括虚假广告、含有血腥暴力内容的广告和含有饮酒动作的广告。
处罚显示,百威上海经营的啤酒中的原料为:水、大米、麦芽、啤酒花、酵母。其中,水主要是自来水或地下井水,经过工厂水处理系统,达到生产用水标准。而啤酒原料中的酵母是将采购来的酵母通过人工菌种扩大培养的,并不是天然酵母。
但在广告宣传中,宣传的是“百威始终不计成本地选用质的全天然原料”的语句,但很显然,其原料并非全天然。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判定,“百威始终不计成本地选用质的全天然原料”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第(二)项,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虚假广告中“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的规定,构成了发布以虚假的商品成分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虚假广告的行为,罚款20万元。
新广告法敲响的警钟
越来越严格的广告法,向酒类企业敲响了警钟。
有律师分析认为,新实施的《广告法》明显加大了企业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例如针对企业发布虚假广告的,市场监管部门可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除去罚款,违反广告法的企业还需承受其他处罚:违法情节轻的企业,市场监管部门可下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
情节严重的可被吊销营业执照,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年内不得担任公司、企业的董事、监事、管理人员;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企业违反广告法有侵权行为且构成犯罪的,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葡萄酒中有许多固有的英语名词类似“一级庄”“超级托斯卡纳”等词汇并不在管制范围,或许正是在酒业中有太多的“极限词”反复出现,让人产生了“葡萄酒可以使用极限词”的错觉。
一次又一次的处罚也为那些使用级语言进行促销的酒商们敲响了警钟——酒类饮料的营销和促销,虚假广告打不得!
来源:酒咔嚓、经济观察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