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近年来,中国啤酒的高端市场成为发力重点,其中,精酿啤酒作为舶来高端啤酒,与进入存量时代,增长率长期负数的啤酒市场不同,精酿啤酒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数据显示,在啤酒产品高端化及健康化的趋势下,精酿啤酒消费量以惊人的幅度扩容,增长率居高不下,预计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可达到25亿升,同比增长近30%。
主打高端小众风的精酿啤酒为何能受到追捧?
不仅吸引传统啤酒厂商的布局,还引得多家跨界企业纷纷入局,这般火热的市场为何却仍然尚未生出巨头?
遍地开花的精酿啤酒项目,真的是蓝海赛道吗?
其实关于精酿啤酒的特色营销众多,但最终仍是围绕年轻化战略展开,为什么?因为我国精酿啤酒消费的主力人群中,90后、00后群体占比过半,也就是说与以往定位在青壮年、中年群体的白酒、黄酒不同,年轻人才是精酿啤酒的主要群体。
自从消费升级后,年轻人对于啤酒的需求和消费场景发生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工业啤酒,转而投向小众且个性的精酿啤酒。另一方面,精酿啤酒受到年轻人追捧的原因也能从3个社会文化因素里窥探一二。
01. 消费观改变推动市场
年轻人的啤酒文化不同于以往,“对着酒瓶猛喝”的现象逐渐被“少喝酒,喝好酒”的观念所替代。
02. 彰显个性,契合中产阶层身份
据2017年《终端市场年度分析报告》显示,精酿啤酒消费者大多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且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总体属于或自我定位于“中产阶层”。“中产”标签精酿啤酒表达了多元的产品风格,贴合了中产阶层青年群体求新、求异的消费体验。
03. 社交属性浓厚
精酿啤酒中还蕴含着酒文化与社交功能,能满足青年文化人群的需求。精酿啤酒的消费场景通常环境较好、品质较高,适合现代城市人群聚会、开展商务活动。
不仅是其特性符合年轻人的追求,口感、品质也是发展的一大关键。精酿啤酒由于原料纯天然,不额外使用添加剂,因此比工业啤酒更健康。目前精酿啤酒的发展趋势也主要分为:添加功能因子的功能化、低醇和无醇啤酒的健康化、精准控制品质的标准化及智能化。
总体来说,国内精酿啤酒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精酿啤酒如此受到追捧,国内传统酒企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遇。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等酒企不约而同地相继开发精酿产品。
不光是传统酒企,众多跨界企业也坐上了精酿的酒桌。前有叮咚买菜推出自有精酿啤酒品牌“1972农场”,后有俞敏洪推出无醇精酿啤酒品牌“新零啤酒”。瞄准年轻人市场的精酿啤酒“内卷”愈发严重,威力不可小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数十亿元融资涌进精酿圈,且被选中的“幸运儿”大多是成立不久的新品牌。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拥有约4400家精酿啤酒相关企业。95.5%的相关企业成立时间在5年之内,成立于1~5年的占比超6成,成立于1年内的占比超3成。近五年,精酿啤酒企业新增注册的年平均增速达95%。
但这样的势头并不代表着好的结局。爱企查数据显示,从2016年开始,已经有超过1000家相关企业状态为注销、吊销、停业状态,且精酿啤酒行业倒下的品牌正在逐年上升,其中光是2021年就有506家精酿企业倒闭。
同时,这一领域中至今仍未能诞生一家领军型的头部企业。
即使各界资本纷纷入场,但由于目前的精酿品牌限于生产规模,独立成长为巨头的可能性本来就不大。另一方面,精酿品类在啤酒中的占比很小,没办法滋养巨头,所以尚未出现领军品牌。
其次,精酿啤酒行业门槛低,众多中小型精酿企业涌入,行业中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很大一部分企业由于整体实力不足最终败退。
精酿啤酒风口虽热,却还没有真正走出一条路来。千家企业的败退,侧面印证赛道火热的同时,也昭示着正面临的痛点:“铁打的赛道,流水的创业者”。
本文是以近两年的热点赛道精酿啤酒为例说明一个道理,现在的时代并不是“风口来了,就能青云直上。”在任何看似蓝海一片的赛道上,如果创业者没有准确把握天时、地利、人和,最终还是会迎来失败的结局。
来源:财经早餐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百威集团艾菲斯公司更改名称、更新标识
- 喜力啤酒美洲区总裁辞职
- 啤酒新品 | 雪花推出安吉白茶精酿啤酒,青岛啤酒“花开茉白”上市
- 重庆啤酒瓶装果味碳酸饮料量产;亚洲首座“碳捕捉”啤酒厂落地台湾
- 珠江啤酒上半年营收31.98亿元,同比增长7.09%
- 金星啤酒闪耀2024河南酒业金象奖,荣膺四项大奖彰显卓越实力!
- 嘉士伯中国7家酒厂实现污水利用;5酒企入选5G工厂
- 青岛啤酒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4.91亿元,净利润39.04亿元
- 华润啤酒与合兴包装携手打造配套建厂项目正式运行
- 喜力旗下塞拉利昂啤酒公司所有权转让; 百威集团向美国圣路易斯啤酒厂投资15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