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新闻

您的位置:糖酒网>品牌频道>白酒品牌>景芝>品牌新闻正文
景芝酒 沂蒙情
2012-07-26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走出故乡一晃儿就是十几年了,在我的记忆里,那甘冽醇厚故乡情如同乡亲们最爱的景芝酒,弥散在八百里沂蒙的山山水水间……
    在我的故乡沂蒙山区,那里的农民最看重过年,因此也最看重拜年。正月里,晚辈们带上年礼,遍拜血脉亲缘。不然,年就过得不完整不全面,人心也就踏实不下来。同时,你会被骂不忠不孝,大逆不道。如果对方能喝酒,你可以不买肉,不买点心,不买其他别的东西,但万万不可不买酒,而且买酒必买庄户人家都爱喝的景芝酒。区区两瓶酒,可以维系一年的亲情。假如亲朋之间有了什么隔阂和过节儿,一年不相往来,甚至不闻不问,但拜年的两瓶景芝酒却能融化情感的疙疙瘩瘩。亲戚的关系是断是续,两瓶景芝酒便成了最后的标志,长辈们以过年受拜和收景芝酒为荣耀,景芝酒使他们心里有了美好的期盼和莫大的慰藉。
    农家平常的日子都是内敛甚至是克制的,但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孩子满月,老人做寿……便把情绪释放和张扬起来,此时的日子便过得有了些声势和味道了。锣鼓唢呐可以渲染身外的气氛,然而让人内心水沸锅开的却是非酒莫属了。就说娶亲吧,在农村在传统观念里,结没结婚是以喜酒为标志的。这喜酒波及面最宽最广。我的家乡,一般村庄在宴请近亲和新客也就是正宴举行之前,是要请村里人喝喜酒,一般是在新人进门的前一天。不管随不随礼,也不管是不是同宗同族,平时有没有来往,村里人只要到娶亲的主人家来了,就可以上桌喝酒。说是桌子,其实通常是把几扇门拆下平铺连成一条长龙,上面虽然是家常粗菜,但盆盆碗碗满满当当,热气腾腾,吃了一碗再上一碗,家乡人叫“越吃越发”。酒是瓶装的景芝白干酒,有时搭起的门板一整天不撤,喝一拨走一拨再来一拨的“流水席”。喝酒的人越多,酒喝得越凶越热闹说明主家人缘越好,主家便越高兴,倘若谁家娶亲而喝喜酒的人寥寥无几,那可是最尴尬、最没面子、最扫兴了,主人会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喝喜酒的场面是乡间最热烈的场面。女人们呱嗒呱嗒地切菜,哧喇哧喇地炒菜,进进出出,你叫我应地盛菜端菜,一片忙碌。男人们呢,自然是说着笑着比着赛着大口大口地甚至大碗大碗地喝酒。平时沉默寡言,此时却像换了个人。他们借着酒劲和女人们开着没深没浅的玩笑,有人甚至借酒遮羞动手动脚,拧一把嫂子的脸蛋儿,掐一把侄儿媳妇的屁股,引起女人们的尖笑和痛骂。于是人们便哄堂大笑,所有的人都陶醉其中。没有人对这类玩笑太在意,即使女人的丈夫在场也不会较真。
    娶亲的日子大都选在农闲时节,有的是时间,因此这喜酒非喝到人困马乏,东倒西歪才肯罢休。等喝酒的人在星辉月光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回家门,他们便把酒气从娶亲的人家带回了自家的院落里屋子内,于是整个村庄便弥漫在一片酒气之中……
    庄户人的日子多数是悠长和平静的,但这悠长和平静中也是浸了酒香的。儿女们已成家立业,尤其是儿孙满堂的老爷爷们是最有权力喝酒的人,喝酒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也成了他们生命的寄托。老爷爷独自一人在桌前喝酒是我们习惯了的、许多人家全家人吃饭的序幕和前奏,要等到序幕和前奏结束了人们才能开饭的。
    记忆中每天晚饭前,我的老爷爷先把景芝酒从瓶子倒进酒壶里,再用酒壶把酒盅斟满,然后划一根火柴“噗”地一声把酒盅里的酒点着。那火苗起初是淡红浅黄,且有些倾斜,渐渐地,火苗直树起来,颜色也变为浅蓝,有时浅淡得简直看不出颜色来,让人怀疑它是不是在燃烧。老爷爷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前,一支胳膊拿了酒壶伸着,那酒壶底放在火苗上方,老爷爷捏着酒壶脖子,不停地旋转摇晃。不多时,便有热气从酒壶的喇叭口儿冒出,老爷爷眯了眼,一脸的祥和,他在等待、在享受,样子十分惬意。等底下的那盅酒烧得所剩无几,上面壶中的酒也热的差不离儿了,老爷爷便把壶底往盅上那么一坐,火自然就灭了,老爷爷把那根火柴拿出来,那燃烧的残液其实已经没有多少酒的成分,但老爷爷还是不舍得扔掉,而是将它倒进壶里,老爷爷这才一盅一盅地慢慢地喝起酒来。此时,屋子里已满是酒香,我们的家人,我们的时光便笼罩在这酒香里。
    如今,老爷爷早已作古。每当回望远逝的乡间生活,仿佛就有一股股熟悉亲切的气味飘荡过来,有泥土的气息,五谷的味道,最突出的还是那阵阵景芝酒香。那酒香慰藉了庄户人的心灵,也浪漫了乡间的岁月!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帮您找产品

糖酒网专业产品顾问一对一指导

1、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请找我!

2、产品太多挑花眼,请找我!

3、初入此行业很迷茫,请找我!

4、联系不上酒企业,请找我!

5、我有尾货要处理,请找我!

加专业顾问微信,帮您解决酒产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