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新闻

您的位置:糖酒网>品牌频道>葡萄酒品牌>长白山葡萄酒>品牌新闻正文
葡萄酒行业投资机会与投资风险
2012-07-30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由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近日发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产业投资机会与投资风险系列分析报告——葡萄酒分报告》(下简称《报告》)显示,在新农村建设政策影响下的绿色食品行业显示出了新的特点。

    近年来,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呈现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全面加快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企业和产品退出了绿色食品市场。二是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中心工作结合更加紧密的同时,产业的特色优势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三是整体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的同时,绿色食品的市场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四是在工作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规范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同时,产业的整体推进还需全面加强。

    行业发展障碍

    虽然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其处于行业发展的婴儿阶段,因此,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以下是对绿色食品行业内各个领域内绿色食品发展问题的分析:

    生产市场集中度仍然偏低 企业规模偏小

    我国绿色食品无论是基地还是生产加工企业都存在着企业规模过小的问题。世界很多大型的食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都在100亿美元以上,其中食品加工企业50强里最小的一家食品企业集团,年销售收入也达38亿美元,相当于我国300亿元人民币。全国近1600家乳品加工企业中,只有8-10家日加工能力达到300吨,其中年产销额达到50亿元的也只有几家。这种情况不适应市场国际化的要求。

    绿色食品开发结构雷同,产品特色不强

    东中西部地区开发的绿色食品结构基本雷同,生产企业大部分基本都定位在农产品的加工领域、农产品类和饮料类产品的开发,而畜禽产品类、水产品类、林产品类及饲料产品类仍是较为薄弱的领域,是绿色食品开发的冷门。

    营销绿色食品营销渠道不畅

    绿色食品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决定了其营销不同于普通食品,必须采取专门的营销网络,且其市场流通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现代专门化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但目前,全国除北京、深圳、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建立绿色食品专卖店外,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专业化的营销网络体系。大多数绿色食品只能通过普通流通渠道进入市场,不能充分体现其与普通食品的差异,影响绿色食品价值的顺利实现,进而削弱生产开发者的积极性,且在各大城市超市、商场,绿色食品的上架率不足10%,不能形成市场聚集效应,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终不利于绿色食品的市场开拓,阻碍绿色食品的持续供给。总之,绿色食品营销网络的缺乏与流通渠道的不通畅,影响了消费者购买的便利性,不利于绿色食品消费的增长,同时挫伤生产主体的生产经营积极性,造成绿色食品经济的供需脱节。 

    驰名品牌少和品牌杂乱同时并存

    以黑龙江省为例,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有两三百家,总数占全国第一位,但形成规模的屈指可数。在全国驰名品牌中,吉林省3个,内蒙古自治区4个,辽宁省有6个,而黑龙江省目前仅有“完达山”与“北大荒”,排在最后。从品牌上看,绿色产品的品牌繁多,杂而乱。仅水稻就有51个品牌;大豆有29个品牌:玉米有12个品牌;小麦有13个品种;黑木耳有9个品牌;蘑菇有5个品牌;野菜有5个品牌。不仅作为独立的企业形象没有在公众心目中认可,而且作为全省的绿色食品营销活动给消费者的印象往往是无所适从。

    行业监管

    法规体系不健全是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缓慢的制度根源。:从广义上讲,法规是指法律、条例、规则、政策等的总称。绿色食品经济的法规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政策扶持缺位和法律不完善。

    目前,政府(主要指中央政府)对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的配套扶持政策极度缺乏,是导致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缓慢的体制上的根源。政府对绿色食品经济发展重视不够,处于“只管不扶”的状况,尽管对其发展持鼓励提倡的积极态度,但仅限于口号而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扶持政策措施上。截至目前,政府没有相应的扶持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的政策优惠,即借助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行使宏观调控职能,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能享受到应有之优惠,故不能起到引导绿色食品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为绿色食品开发、生产与销售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更是无从谈起。一些地方政府对于绿色食品的扶持,往往仅限于对申请“绿标”的企业进行费用补贴等较为狭小的扶持范围和手段,也未制订制度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区域产业政策,对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十分有限。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帮您找产品

糖酒网专业产品顾问一对一指导

1、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请找我!

2、产品太多挑花眼,请找我!

3、初入此行业很迷茫,请找我!

4、联系不上酒企业,请找我!

5、我有尾货要处理,请找我!

加专业顾问微信,帮您解决酒产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