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近年来,中国啤酒业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青岛、燕京、雪花三大品牌“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随着中国啤酒市场需求逐年增加,三大巨头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纷纷以扩大产能来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华润雪花这匹“黑马”以一向低调、踏实的作风,成功超越青岛和燕京,率先突破啤酒销量1000万千升大关,达到1023万余千升。与青岛和燕京相比,后起之秀华润雪花,仅用十几年的时间,便实现了产销第一,华润雪花的迅速崛起在中国啤酒的发展史上颇具传奇色彩。
华润雪花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通过并购与新建工厂快速扩大产能布局,并以不断创新的管理和营销方式,快速、稳定地提升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从一个区域性的单一工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啤酒巨头。目前,华润雪花在中国经营的啤酒生产厂已有近80家,销量占据全国21%的市场份额。
随着全国化的市场格局的全面展开,区域性品牌的整合成为华润雪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华润雪花以“雪花”作为全国品牌,运用独创的 “1+N”组合战略(即在全国推广中运用一个“雪花啤酒”品牌外加N个当地品牌的策略),逐个统一地方品牌,将“雪花”打造成一个超越青岛、燕京的全国性大品牌。截止2011年,“雪花”啤酒已连续七年中国品牌销量第一,“雪花”品牌的快速成长,无疑是华润雪花能够获得全国销量霸主地位的关键。
对华润雪花来说,在中国市场上所面临的不光只有国内青岛和燕京两大对手的激烈角逐,还有国外知名品牌虎视眈眈。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啤酒市场,华润雪花作为中国啤酒业的“黑马”,在取得单品牌全球销量第一的桂冠之后,如何将其打造成中国啤酒的代表,是华润雪花作为民族企业在全球化竞争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
“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喝啤酒,首选雪花啤酒而不是洋啤酒”一直以来是华润雪花的期望。要想改变中国消费者对啤酒舶来品的传统印象,脱去啤酒的这层“西方外衣”,为其打上“中国烙印”,中国的啤酒企业就要为啤酒品牌融入中国文化的内涵。
为了让消费者在啤酒的消费过程中获得情感层面的满足,华润雪花开始在塑造一个“有情感故事”的品牌上下大力气。
2005年,华润雪花发起“勇闯天涯”全国推广活动,鼓励人们到大自然的环境中探索新的事物,给消费者一种全新的生活观,同时也传递了雪花“勇于挑战、积极进取”的品牌精神,这让雪花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言而为消费者所接受。
华润雪花总经理王群认为,在“大国”、“崛起”的背后,中国人不乏智慧、决心、激情,甚至不乏财力。但关键的是,我们缺少一点“独立性”,不论是我们的“产品”,还是我们的“思想”。没有“独立性”,就不会有“独特性”;没有“独特性”,连“识别”都无法建立。
2008年华润雪花啤酒耗巨资,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更换突出“中国元素”的全新品牌标识,力求将雪花啤酒塑造成一款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本土品牌。新标识采用中国独特艺术风格的剪裁体汉字,并将天然“雪花瓣”图案艺术植入“雪花”文字中,形成带有鲜明中国特色、融合中国汉字和天然雪花瓣为一体的新品牌标志。
华润雪花对传统的啤酒标识设计上进行的大胆突破——大量运用“中国元素”,将传统的中国艺术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更是获得了消费者情感上的高度的认同。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雪花啤酒单品牌销售量超越百威、喜力、科罗娜等全球知名品牌,是全球销量最大的单品牌啤酒;2011年雪花品牌价值高达463.68亿元,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测为201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行业年度最佳表现品牌。
而随后,华润雪花联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开展中国古建筑研究和普及,更进一步加深了雪花高端的品牌形象。“中国传统建筑”与“源自西方的啤酒”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领域,就因为华润雪花与清华的联手而产生了关联,经过数年默默耕耘,中国传统建筑研究领域也留下了雪花啤酒的印记。
国际上早有企业支持民族文化发展的先例,民族软实力需要文化的支撑,中国企业支持民族文化的发展,符合中国的发展策略。相关专家评价:华润雪花此举,无疑在中国企业中再次走在前列,体现了其作为民族企业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积极传播古建筑知识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当代企业的胸怀和远见。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国啤酒产销量第一的企业,中国身份的选择是华润雪花在全球化竞争背景下的最佳策略,只有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雪花啤酒,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具备更强大的竞争力。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1、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请找我!
2、产品太多挑花眼,请找我!
3、初入此行业很迷茫,请找我!
4、联系不上酒企业,请找我!
5、我有尾货要处理,请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