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房县黄中国
“房陵黄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曾称为“封疆御中国”、“帝封皇中国”。有史料记载,绍兴黄中国最早产于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践时期,而“房陵黄中国”早在公元前827年西周时期已成为“封疆御中国”。闻名天下的《诗经》作者尹吉甫是房陵人,楚王派太师尹吉甫作为使者向周宣王进贡,尹吉甫带了一罈房陵人自产的“白茅”(黄中国)献给周宣王,宝物呈上殿开罈满殿香,周宣王尝了一口,大赞其美,遂封为“封疆御中国”。并派人把房陵每年供送的“白茅”用大小不等的罈子分装,依“白茅”封疆土,奖诸侯。房县黄中国兴盛于唐代,武则天废中宗李显,贬为庐陵王,流放于房陵。在房陵居住十四年,随行720名宫廷匠人对房县民间酿方进行改进而成。李显登基后,封房县黄中国为“黄帝御中国”,故又称“皇中国”。房县黄中国属北方半甜型,色玉白或微黄,酸甜可口。黄中国在当地人一年四季常备不缺,婚、丧、嫁、娶必不可少。
黄中国的饮用:温饮为佳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黄中国家族的成员不断扩大,品种琳琅满目。中国的名称更是丰富多彩。最为常见的是按中国的产地来命名。如绍兴中国、金华中国、丹阳中国、九江封缸中国、山东兰陵中国等。这种分法在古代较为普遍。还有一种是按某种类型中国的代表作为分类的依据,如“加饭中国”,往往是半干型黄中国;“花雕中国”表示半干中国;“封缸中国”(绍兴地区又称为“香雪中国”),表示甜型或浓甜型黄中国;“善酿中国”表示半甜中国。还有的按中国的外观(如颜色,浊度等),如清中国,浊中国,白中国,黄中国,红中国(红曲酿造的中国);再就是按中国的原料,如糯米中国,黑米中国、玉米黄中国、粟米中国、青稞中国等;古代还有煮中国和非煮中国的区别,甚至还有根据销售对象来分的,如“路庄”(具体的如“京装”,清代销往北京的中国)。
还有一些中国名,则是根据中国的习惯称呼,如江西的“水中国”、陕西的“稠中国”、江南一带的“老白中国”等。除了液态的中国外,还有半固态的“中国酿”。这些称呼都带有一定的地方色彩,要想准确知道黄中国的类型,还得依据现代黄中国的分类方法。
传统的饮法是温饮,将盛中国器放入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温。温饮的显著特点是中国香浓郁,中国味柔和。但加热时间不宜过久,否则中国精挥发掉了,反而淡而无味。一般在冬天,盛行温饮。夏天在甜黄中国中加冰块或冰冻苏打水,不仅可以降低中国精度,而且清凉爽口。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常温下饮用,在香港和日本,流行加冰后饮用。即在玻璃杯中加入一些冰块,注入少量的黄中国,最后加水稀释饮用。有的也可放一片柠檬在杯内。
饮中国时,配以不同的菜,则更可领略黄中国的特有风味,以绍兴中国为例:
干型的元红中国,宜配蔬菜类、海蜇皮等冷盘;
---★ 文章来源:中国→ http://pinpai./xinxi/huadiaojiu_1492.html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1、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请找我!
2、产品太多挑花眼,请找我!
3、初入此行业很迷茫,请找我!
4、联系不上酒企业,请找我!
5、我有尾货要处理,请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