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新闻

您的位置:糖酒网>品牌频道>白酒品牌>龙江龙>品牌新闻正文
宗河春带您走进安徽亳州市古井镇
2016-10-19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古井镇位于亳州市西北隅,西、北与河南省鹿邑、商丘接壤,是中国名酒—古井贡酒的产地。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9.2万亩,人口8.2万人,其中镇区人口1.3万人,下辖13个村委会。城镇规划区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古井镇,过去称减店集,古名减王店、减冢店。古井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的推动了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突飞猛进,集镇现建成区面积8平方千米,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古井镇作为减酒的发源地的另一历史记载出自于东汉末年。 建制沿革 古井镇,旧称减店集,古名减王店、减冢店。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减店镇,属亳县二区。 1949年10月,为减店乡,属亳县张集区。 1950年6月,减店乡改属亳县魏岗区。 1955年12月,减店乡复归亳县张集区。 1957年4月,撤销减店乡,并入张集乡,仍属张集区。 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运动,张集乡改制为张集人民公社。 1961年5月,析张集人民公社设减店人民公社。 1969年6月,减店公社并入张集公社。 1979年8月,复析张集公社设减店公社。 1983年8月,减店公社改为减店乡。 1985年3月,撤销减店乡,设立减店镇,为县属镇。 1987年4月,减店镇改为古井镇。 1992年,升格为副县级建制镇。 1996年,被批准为安徽省百家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1999年,被批准为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和中心建制镇。 2006年,撤销张集镇,并入古井镇。 2014年,被住建部确定为国家重点镇。 【附】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权建制 1946年11月,中共商亳鹿柘县委、县民主政府成立,下设三个区,其中三区为减店区。随即撤离。 1947年2月,重建时,减店区改为张集区。 自然环境 古井镇位于亳州市西北部,处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是在古老的华北地台的基础上,由河流冲击而形成的平原,接受了连续而广泛的沉积。地层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地表为河流泛滥冲击层,其下为冲击--洪积,冲击--湖积等成因的松散冲击。上部为黄泛冲击层,呈棕黄、黄褐色且富含有机物,利于微生物繁殖,往下逐步变为青黄色、棕黄色、灰黄色亚粘土层和浅黄色亚砂土层,砂层之沉积富含锗、锌、锶等。 位于涡河之湾、洪河的河套,地处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热、水组合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15.6℃左右,最冷为一月,平均气温为1.1℃左右,最热为七月,平均气温为32.3℃左右,年平均降雨量达1065.8毫米左右。 古井镇主要河流有小洪河、亳宋河等。 历史文化 “减店”的来历 南梁中大通四年(北魏中兴二年,532年)七月,南梁镇北将军元树领兵攻占北魏谯城,魏将樊子鹄率将独孤拒之,元树绝粮,请率众南归,将谯地还魏,鹄许之,并与之约盟。树率众出城,鹄失约伏击之,擒树。树时封咸阳王,卒葬于此。“减”咸之误,称减冢、减王冢。 “古井”与“减酒”的来历 北魏大将军独孤血战致死前将自己的兵器金锏投入营寨附近的一口井中,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此建立了独孤庙,并挖了23眼井。新开挖的23眼井井水皆苦涩难饮,唯有投金锏之井,水晶沙明,引流酿酒,酒香浓郁。至此,当地酿的酒被称为减酒,也就是古井镇酿酒的前身。 《亳州志》记载,明万历年间,家住与减店有百里之遥的当朝阁老沈理,把减酒上贡给皇帝,万历皇帝饮后连声称好,钦定此酒年年进贡。这口酿出减酒的古井就在古井镇,经测定它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可见其历史之悠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保护文化遗址”。 古井镇作为减酒的发源地的另一历史记载出自于东汉末年。史书记载,曹操将被董卓旧部挟持的汉献帝接到许都后(今河南许昌),公元196年的一日早朝,和风微醺,牡丹正娇。丹樨之上,峨冠的曹操穿过跪地的众臣,得意的向汉献帝呈上“九酝春酒”,然后手捧[九酝酒法]上奏,掷地有声: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泽曲,正月解冻,用好稻米,漉去曲滓,便酿---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清,滓也可饮。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酝,差甘易饮,不病。今谨上献。[九酝酒法]就是曹操对家乡造酒技术的总结,也是“九酝春酒”作为进贡皇品的最早的、唯一的文字记载。酿造“九酝春酒”的“公兴槽坊”的旧址依然在酿造着浓香的美酒,历史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因此完全可以确认减酒的历史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 本草纲目记载,酒乃百药之长,亳州作为全国四大药都之首的地位为“减酒”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亳州志]记载,这里出产的酒品有高粱酒、明流酒、小药酒、双酸酒、福珍酒、三白酒、老酒、竹叶青]、佛手露等二十多个品种,酒品之多,可知酿酒工艺之发达。唐宋时期这里的酒业就已经非常兴盛,所产的“减酒”以其色、香、味俱佳的风格,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待客的上品,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涡河鳜鱼黄河鲤,减酒胡芹宴嘉宾”的美好诗句。宋朝时期,这里的酒税(古称课)已经达到十几万贯,位居全国第四,酒税之大,可见当时产量之巨,酒业之盛了。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帮您找产品

糖酒网专业产品顾问一对一指导

1、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请找我!

2、产品太多挑花眼,请找我!

3、初入此行业很迷茫,请找我!

4、联系不上酒企业,请找我!

5、我有尾货要处理,请找我!

加专业顾问微信,帮您解决酒产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