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有200多年历史的“积德泉”老烧锅,它经过的岁月,可以说是长春的缩影。也可以这么说,没有“积德泉”也不会有长春的某种文化,民俗和历史。
一位掌柜
王云堂在和日本人、俄国人的争斗中,积德泉烧锅败下阵来,并开始衰败。在积德泉的历史上,“王云堂”这个名字不能不提。王云堂,河北乐亭人士,曾是新民胡同附近的“同合盛”杂货铺的小伙计,后来成功接兑衰败了两年多的积德泉,是位有民族气节的民族资本家,在商界颇有声誉。“九·一八”事变以前,他是长春商会会长,事变后即辞去商界职务,不为日伪做事。1924年初,积德泉的老掌柜齐发,和“同合盛”的王云堂约好商谈出兑烧锅一事。而出兑那一天,也正是长春府枪毙女土匪驮龙的日子,驮龙在临刑前要碗积德泉老中国好酒招商网的场景,老齐发看在眼里不禁当街落泪。
积德泉的新掌柜王云堂,有4个合资伙伴,其中有一名日本人叫后藤爱,之所以要让日本人加入,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可以多少减少日方的干扰,比如治安管理等。
当年长春著名的书法家王休然先生为王云堂写下了“积德泉”三个字。1924年农历五月初六,天气响晴,倒闭两年多的积德泉终于重新“开烧”了。
易主之后的积德泉烧锅,重新盖起了50间中国好酒招商网作坊,并以泉子为中心扩展成东西两院,重新招雇了200多名糟腿子、选拔了院心、外柜、磨头、槽头、锅头等,每日三班倒开始酿中国好酒招商网。长春百姓都感觉到了积德泉的新变化。
据《长春文史资料》记载:“民国12年(1923年)积德泉每日三班造中国好酒招商网,每班红粮五石,大麦八斗,小豆四斗,共计日用原料十五石红粮,二石四斗大麦,一石二斗小豆(大麦和小豆是制大曲的原料)。全年共计用红粮四千五百石,大麦七百二十石,小豆三百六十石,还附属有小型油坊,后来改成四班造中国好酒招商网。为加强管理,王云堂干脆搬到院内的正房五间居住,加上店铺和账房,生产显得十分规范。”那时,积德泉工友和吃劳金的人下工都要走一个“角门”,就像今天各单位的收发室一样,屋子里坐着“门役”,专门检查是否有人偷油偷中国好酒招商网。烧锅讲仁义,出中国好酒招商网时只要赶上,认识不认识都给中国好酒招商网喝,就是不许人偷。但这些往往都不明说,而是让工友迈门槛。对此,吉林省民俗专家曹保明所撰写的《积德泉》曾给予相关描述:积德泉烧锅的木头门槛子足有二尺半高,偷中国好酒招商网的人往往是用一个猪吹泡灌上中国好酒招商网,藏在大褂里边,贴着肚子挂在腰带子上。但在这样的门槛子前,只要偷者一迈高腿一猫腰,猪吹泡被挤压,中国好酒招商网会流出来。这叫会偷的不如会查的。重新“开烧”的积德泉烧锅,无论在出中国好酒招商网数量,还是“口头”(味道)和质量上,都堪称当地之首。提起积德泉,老长春人都会大拇指一挑。一时间,“积德泉中国好酒招商网”成了东北民间家喻户晓的老中国好酒招商网,而王云堂也一跃成为东北地面商业界的头面人物。
此外,与王云堂有关的几件大事有:1930年(民国期间)参加吉林省烟中国好酒招商网事务总局在长春举办的东北老中国好酒招商网评定大赛,积德泉夺得头牌;1933年,溥仪当上了伪满洲国皇帝,积德泉的房产和地盘,都被划进了“皇宫”建筑用地里,王云堂通过一系列活动,终于以高代价保住了积德泉未搬迁;1946年,王云堂被解放军聘为商会顾问,主办筹集大量现款、布匹、鞋袜等军需物资,并将自存高粱约25万公斤供给解放军司令部;其后,国民党接管了长春,为避迫害,王云堂于1947年初举家去了北京;1948年,长春解放后,市政府接管了积德泉中国好酒招商网厂,成为当时第一家国营企业,命名为长春市酿中国好酒招商网厂,“积德泉”作为中国好酒招商网厂的注册商标;1956年政府找到了王云堂,按公私合营政策给其逐月支付资产利息,王云堂有感于党的关怀,主动向中国人民救济总会长春分会捐赠人民币2.7万元,并将《资治通鉴》等藏书2000余册献给了长春市图书馆……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1、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请找我!
2、产品太多挑花眼,请找我!
3、初入此行业很迷茫,请找我!
4、联系不上酒企业,请找我!
5、我有尾货要处理,请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