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新闻

您的位置:糖酒网>品牌频道>白酒品牌>泸州老窖品鉴>品牌新闻正文
泸州老窖品鉴分享当之无愧的“浓香鼻祖”
2016-06-06 (来源: 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中华酒文化源远流长至今,经过长期改进发展,技术上的兼收并蓄,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独特酿制技艺。 典型的中国酒主要是指以酒曲为糖化发酵剂,以粮谷类为原料酿制而成的黄酒和白酒。根据糖化发酵剂分类是中国白酒最常用的分类法之一,主要包括大曲酒、小曲酒和麸曲酒等,而大多数名优白酒一般采用固态发酵,均以大曲酿制而成。 至此,不仅有人会问,为什么中国传统的优质名白酒又被称为大曲酒呢?这其中是有原因的:元代泰定年间(1324年),泸州人氏郭怀玉四十八岁发明大曲,以全新的曲药配方和创新工艺,独家研制成酿酒曲药,以大曲酿酒是中国传统白酒和传统黄酒加以区分的分界点,也是中国传统白酒的一大特色。被誉为“制曲之父”的郭怀玉既是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的始祖,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白酒酿制技艺的开山鼻祖。 1425年,明仁宗洪熙元年,泸州酿酒史上又出现了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施敬章。他经过多年努力,不仅改进了曲药中的燥辣和苦涩成分,还研制了“窖藏酿制”法,推动大曲酒酿制向泥窖生香转化工艺发展。可以说大曲的发明和窖藏酿制法是大曲酒的创立阶段。 明朝万历年间,也就是公元1573年,一名叫做舒承宗的武举,以粘性好的五渡溪黄泥和着清冽甘甜的“龙泉井”水,于古江阳南城营沟头开池建窖,其所创立的泥窖池为现存全球最古老、连续发酵时间最长、保存最完好的泥窖池。以此为基点所建立的1573国宝窖池群不仅是中国白酒的瑰宝,更是世界蒸馏酒中的“活文物”,并在2006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舒承宗总结了“配糟入窖、泥窖生香、大曲发酵、洞藏老熟”等一整套大曲酿酒的工艺,使得泸州酒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中国大曲酒中,浓香型大曲酒、酱香型大曲酒和清香型大曲酒又被称为三大基本香型。有别于酱香型大曲酒用石窖发酵,清香型大曲酒用地缸发酵及其酿制技艺的不同。舒承宗用泥窖发酵及采用的酿制方法所酿造的酒被唤作浓香型大曲酒。因此,舒承宗被称为“浓香鼻祖”,他是浓香型大曲酒的创始者。故每年二月初二,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传承人都会祭拜这位先祖,感念他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秦时陶杯盛佳酿,汉时琼浆既成礼,隋唐五代始兴盛,明清酒窖比井多。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泸州老窖酒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进入近现代,泸州酿酒人创新的脚步更快了。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15代传承人温筱泉,将泸州老窖大曲酒带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新中国成立以后,泸州酒传统酿制技艺第17代传承人李友澄、赵子成、张福成创制了“三成操作法”,该方法为提升白酒的优质品率做出了巨大贡献;随后,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18代传承人陈奇遇开创了白酒尝评勾调的先河;还有蜚声海外的国际酿酒大师、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19代传承人赖高淮主持研究的科研项目“人工培养老窖泥”技术在行业内获得广泛推广,使得浓香型大曲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如今,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22代、23代传承人,在科研课题研究、信息化管理运用、文化的保护及传播、专利成果的发明、白酒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更是不遗余力。 在酿制技艺传承人的大力推动下,泸州老窖荣誉榜榜单绚烂夺目:2004年,“国窖1573酒生产工艺研究”获得四川省首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9年“中国白酒功能微生物研究选育及产业化应用”再次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公司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十一五”支撑等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得国家、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近年来,公司相继组建了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八大科技创新平台,通过技术研究开发,打造国家级的工程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搭建国家级技术交流平台。 可以说,从浓香型大曲酒的创立,到后来的定型和发展,如今的科研创新,泸州老窖始终在历史的洪流中熠熠生辉,走在了行业的前端。 悠久的酿酒历史和探索历程,留给“泸州老窖”的除了国宝窖池和酿造技艺等“双国宝”之外,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浩气长存的酒文化传统。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泸州老窖又将所代表的中国传统酒文化发扬光大、代代传承、开拓创新。泸州老窖国窖人执着地恪守对酒品的至高追求,将满载敬畏与虔诚的信仰凝结成美酒,穿越千年,历经时光流转,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帮您找产品

糖酒网专业产品顾问一对一指导

1、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请找我!

2、产品太多挑花眼,请找我!

3、初入此行业很迷茫,请找我!

4、联系不上酒企业,请找我!

5、我有尾货要处理,请找我!

加专业顾问微信,帮您解决酒产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