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二氧化硫、微生物、酸价和过氧化值超标等致坚果食品频上抽检“黑榜” 把控品质方可赛道突围
2019-11-01 (来源: 糖酒网)
目前休闲食品市场正迎来高速增长态势,其中以坚果市场的前景尤为广阔。《2019坚果炒货行业消费洞察趋势白皮书》显示,坚果类食品市场已经位列整个休闲食品规模第二,正释放万亿市场。市场蓬勃发展同时各种各样的食品问题也不断凸显。从目前坚果炒货的抽检数据来看,坚果炒货产品总体合格率低于食品平均水平,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品质把控至关重要。 数据表明“合格率低” 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坚果品类在2015-2020年间将保持10.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估值有千亿的市场。根据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发布的公开数据,无论是浏览量、访问量还是销量,坚果类零食都排在位。 然而,坚果在需求旺盛的同时,食品问题一直是坚果行业绕不开的痛。 就在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9年第41期省级食品监督抽检信息显示,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2批次样品不合格。记者梳理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的抽检数据发现,坚果炒货特别是网上销售的坚果产品不时出现在抽检“黑榜”上,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例如在各大超市和电商平台均有销售的某鼠坚果系列,就被曝出多批次质量问题。 从抽检结果的大数据来看,坚果行业的产品质量问题高于食品行业质量问题的平均检出率。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教授级工程师元晓梅告诉记者,数据显示,2019年季度,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完成并公布428043批次食品(含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样品监督抽检结果,检验项目全部合格的418474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7.8%。其中,抽查合格率低于总体合格率的食品共8类,包括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后者的合格率为97.5%。今年第二季度,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公布635151批次食品抽查结果,不合格的15560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2.4%,比2018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但具体到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类,其不合格率达2.9%,高于总体水平。环比来看,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的不合格率也在增长。 不合格项目集中 在合格率低于平均水平的同时,坚果类产品的不合格项目也较为集中。 记者梳理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的抽检结果发现,坚果类产品特别是网上销售的产品问题多出现在二氧化硫、微生物超标、酸价和过氧化值超标等。 河南华测检测认证集团的食品工程师余金苟告诉记者,产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过大,或者原材料本身带入,都会在终产品中二氧化硫含量中体现出来,这也是导致二氧化硫易超标的原因之一。 专家表示,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后终会转化为硫酸盐,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摄入不会带来健康危害,但若过量食用,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而依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坚果与籽类食品生产加工中不得使用亚硫酸盐、二氧化硫等物质。“为了防止二氧化硫超标,在选购原材料时,企业前期需认真考察。不要选购来自污染严重地区的原材料。”余金苟表示。 其次,微生物超标也是食品抽检中不合格的主要项目,具体来说涉及大肠杆菌和霉菌超标。大肠杆菌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杆菌,说明食品被诸如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志贺氏菌等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元晓梅表示。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也指出,“微生物超标问题,如霉菌是指示菌,反映食品生产加工中可能存在卫生操作不太规范等问题,霉菌超标说明可能是生产、运输、存储过程中环节出了问题。” 此外,酸价、过氧化值过高问题也比较集中。酸价是衡量食品中油脂酸败程度的主要指标。我国标准规定,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酸价不得超过3毫克/克。过氧化值主要反映炒货食品中油脂是否氧化变质,过氧化值越高,说明产品中油脂氧化得越严重。 元晓梅表示,造成酸价、过氧化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原料采购上把关不严、生产工艺不达标、产品储藏条件不当,特别是存贮温度较高时易导致问题出现。一般情况下,酸价和过氧化值等超标的坚果炒货食品带有明显的哈喇味等异味,好不要食用。 除了上述的抽检项目不合格问题外,记者近日也从黑猫投诉平台上获悉,坚果类产品时常爆出“吃出异物、虫子”等类似投诉。 品质把控成关键 此前发布的《消费升级背景下零食行业发展报告》指出,目前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一年超过两万亿元。在用户对零食需求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确保食品仍是目前全行业都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商家与供应商共同投入。 目前,坚果行业竞争也在激化。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的资料显示来看,目前坚果行业已属洽洽、三只松鼠、来伊份、良品铺子和百草味五巨头盘踞状态。小小的坚果引发了千亿级的商业混战,导致休闲零食的这条赛道变得异常拥挤,而在这场竞争当中,品质把控显得尤为重要。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坚果健康周”开幕式上,多家坚果炒货企业向媒体坦言,食品问题与当下坚果行业发展现状有关系,例如行业较分散,小品牌鱼龙混杂,尤其上游供应端更为严重。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表示,一些“网红”品牌频上黑榜,究其原因在于目前不少网售坚果零食产品属于OEM代加工贴牌生产。食品代加工能让企业在短时间内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经营模式不是全产业链,基本上没有自建工厂,很多原料来自于中小作坊和一些加工点,在原料甄选、生产加工、运输贮存、流通环节等产业链上存在食品质量控制的风险。 “一些企业应该考虑调整其经营模式,加强对上下游的把关或是帮助上下游提高质控水平。”朱丹蓬表示。 来源:中国消费网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康师傅上半年营收超400亿元,净利增两成!!
- 雀巢旗下Vital Proteins推出首款即饮奶昔;皮爷咖啡回应关店
- 好丽友推出辣条味呀!土豆;乐事小黄人系列乐事无限罐联名包装新上市
- 煌上煌:拟收购福建立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权
- 五大新品集中亮相 洽洽食品全速推进品类创新
- 洽洽食品重磅推出五款新品;星巴克月饼开启预售
- 全美餐饮协会致信美国政府,反对拟议食品和饮料进口关税
- 洽洽2025新品上市发布会圆满落幕
- 周黑鸭新品上线山姆会员店;白象上新汤好喝麻辣鸡汤面
- 瑞幸上新乳酸菌美式和乳酸菌冰茶;光明乳业联名大白兔推出大白兔迷你雪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