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食品打假要发展 鉴别技术、建立数据库
2019-11-07 (来源: 糖酒网)
“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高附加值食品如茶叶、蜂蜜、橄榄油、葡萄酒等,时常出现假冒、伪造、以次充好等欺诈现象,在食品产地、品种、年份、有用成分等方面造假司空见惯。”中国院士孙宝国在日前召开的2019年食品真实性技术与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暨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年会上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甄别真假鲍鱼、海参、橄榄油、白酒、红酒等,对技术的要求,要比检测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高许多。”中国院士陈君石说,“随着食品造假技术的演变,采用常规手段越来越难以检测食品造假,导致其成为全球性监管难题。” 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造假和真实性问题。2017年,科技部正式发布《“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提出了“食品反掺假控制技术”专项研究项目,支持食品真实性技术的发展。2018年4月17日,我国正式成立食品真实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对食品真实性进行检测,需要食品真实性和溯源技术。这是因为,食品造假、掺假的确认难度大,通常需要溯源到食品中特征化合物原子,根据其特征判断其产地、生产时间、工艺流程等。目前主要的检测技术包括同位素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等。”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院长蔡木易表示。 据孙宝国介绍,国内新开展研究的核磁共振波谱、同位素质谱、高分辨质谱、生物溯源等前沿科技手段,为遏制食品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提升我国食品产业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随着食品造假技术发展,有必要不断开展新的食品真实性检测方法和数据库系统。”孙宝国说。 对此,专家倡议成立“国际食品真实性技术创新联盟”。 “希望通过发挥国际合作平台优势,联合国际知名专家、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和龙头企业资源,构建真实性数据库,推动食品真实性定义终达成国际共识,开展相关标准制修订和食品真实性国际互认,加强人才培养等工作。期望为我国食品真实性技术占据国际地位,为开展食品真实性监管和认证,为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陈君石表示。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梦龙冰淇淋公司拟定于12月8日上市;麦当劳第三季度净利润22.78亿美元,同比增长1%
- 永辉超市今年三季度净关店超100家据;汇源集团举行三年目标签订大会
- 阿塞拜疆榛子和巴旦木即将进入中国市场
- 越南腰果:中国进口量反超美国,出口均价达近年最高点
- 良品铺子终止向武汉国资出售控制权
- 乐事宣布近百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品牌重塑
- 来伊份豪掷5000万输血加盟商
- 洽洽入选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
- “好想来”母公司冲击港股IPO据港交所
-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贵州茅台、伊利、牧原等食品巨头持续领跑





加专业顾问微信,帮您解决酒产品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