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食品价格拉动 1月CPI同比涨幅“破5”
2020-02-12 (来源: 糖酒网)
2月10日,发布了今年1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格指数)数据。其中,1月份CPI同比上涨5.4%,涨幅较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这是CPI逾8年后“破5”。 数据显示,食品价格上涨仍是助推CPI增长的主要原因。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涨20.6%,影响CPI上涨约4.1个百分点。春节期间物价上涨是常态,1月下旬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给物价变动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城市司统计师董莉娟认为,1月CPI同比、环比皆出现上涨,且涨幅扩大,一方面有春节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受到今年与去年春节错月、去年对比基数较低的影响。 此外,1月份PPI同比上涨0.1%,不仅为连续两个月环比持平,也是七个月来转为正值。 涨势 食品价格上涨助推CPI涨幅扩大 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1月份的CPI涨幅均有扩大之势。从同比看,CPI上涨5.4%,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从环比看,C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1.4%。据测算,在1月份5.4%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4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4个百分点。 新时代证券经济学家潘向东对新京报记者表示,CPI增速回升主要受春节错位、疫情与基本面等三方面的影响,2020年春节在1月份,2019年则在2月份,节前食品、服务等价格呈现季节性上涨,春节当月CPI环比往往偏高,因此,春节错位是1月CPI同比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此外,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公众关注,可能导致短期囤积食品、日常生活用品等行为。即便没有疫情,经济基本面呈现企稳趋势,观察春节当月非食品、核心CPI环比增速,可以发现今年1月这些指标在历史上也属于偏高水平。 从数据来看,食品价格上涨助推了CPI涨幅扩大,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涨20.6%,影响CPI上涨约4.1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116%,鲜菜价格上涨17.1%。不过,鸡蛋价格涨幅已回落4.5个百分点,上涨2.8%,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价格涨幅在10.4%-20.2%之间,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值得关注的是,鲜果价格同比下降5%,已经连续四个月下降。不过,部分服务价格上涨明显。董莉娟表示,服务价格的上涨主要受春节因素影响,春节前城市务工人员返乡,部分服务价格上涨明显,其中美发、家政服务、车辆修理与保养价格环比分别上涨5.2%、4.7%和4.6%。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没有此次肺炎疫情的话,今年1月份的CPI本来也是要上涨的,主要受春节这一因素影响。目前,CPI上涨还是结构性的,而并非普遍性的上涨,猪肉、蔬菜等价格涨得多一些,其他相对保持稳定,再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因素,CPI涨幅较高。 1月份,湖北CPI环比上涨1.5%,同比上涨5.5%,涨幅与全国大体相当,董莉娟认为,这反映了当地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在有关方面支持下取得积极成效。 预测 CPI回落或将慢于预期:稳定保供 对于CPI的后续走势,粤开证券宏观分析师张德礼认为,由于缺少口罩等医疗物资,生产恢复缓慢,加之采取了严厉的隔离措施,交通运输受阻,增加了食品等物资的运输难度,参考非典时期经验,2003年3月-5月,全国CPI环比平均比前三年对应月份均值高0.2%。因此,受疫情影响,CPI同比涨幅回落将慢于此前预期。 徐洪才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后续,CPI可能还会惯性上涨,但何时才达到高点,要具体看疫情的发展情况,目前的主要矛盾是复工和疫情防控。一方面,复工可能会给疫情防控带来压力,另一方面,复工率低导致供应不足也增加了物价继续上涨的风险。 不过,为了保证重要生活物资的供应,日前多个已摸底情况,并布局政策。2月9日,联防联控机制就重要生活物资生产保供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经贸司副司长陈达表示,后续将通过加大复工复产的力度,增加重要生活物资的供应;指导地方引导商业企业增加商业库存,充实生活必需品的地方储备以及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对生活必需品保供的重点企业给予贷款优惠利率等政策支持手段,来稳定保供。 从供应端来看,蔬菜方面,种植业司副司长杨礼胜介绍称,预计全国冬春蔬菜在田面积达8400多万亩,产量约1.7亿吨,均比去年同期增加2%左右,预计2月份全国气温总体偏高,利于蔬菜生长发育,且蔬菜生产逐步进入旺季,产量将进一步增加。 针对公众关注的猪肉供应情况,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孔亮则表示,2019年全国共报告发生非洲猪瘟疫情63起,扑杀了生猪39万头,目前,全国所有省份的疫区都解除了封锁,自去年12月24日以来,全国没有报告发生新的疫情,因此,去年10月份以来,生猪生产开始呈现积极恢复的良好势头,能繁母猪存栏连续三个月环比增长,12月末比9月末增长了7%。 据悉,目前,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逐渐充足,反映到价格端则是物价的逐渐平稳。从新监测的数据看,2月8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米面油零售价格与节前基本持平,猪肉价格小幅上涨后趋稳,鸡蛋价格稳中趋降,15种蔬菜价格比1月30日高点回落了10个百分点。 转正 时隔七个月PPI同比由降转涨 今年1月份PPI同比上涨0.1%,上月同比下降0.5%。从环比看,全国PPI连续两个月持平。而从同比数据看,2019年6月PPI同比增速降为0,自7月开始至年末一直保持为负值,2020年1月是七个月来转为正值。据测算,1月份0.1%的同比涨幅均为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 潘向东表示,原油等商品价格上涨叠加低基数助推PPI转正。石油等行业价格环比增速回升较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环比上涨4.3%,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 主要行业中,同比涨幅扩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17.5%,比上月扩大11.7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2.4%,扩大1.3个百分点。由降转涨的有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另外,同比下降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 东方金诚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低基数以及中上游工业品新涨价动能普遍增强,带动1月PPI同比涨幅时隔半年后首度转正。下游行业中,除食品等行业因春节需求旺盛驱动价格上涨外,涨价效应并不明显。此外,尽管1月20日起新冠肺炎疫情开始扩散,但因与春节假期大致重合,疫情影响对1月PPI数据的扰动尚不明显。 新冠肺炎疫情对PPI的未来走势将带来何种影响?王青认为影响偏于负面,2月PPI同比增速或将再度转负。从供给侧来看,疫情导致企业复工延迟,生产面临一定困难;从需求侧来看,疫情将对消费和投资产生明显的负面冲击,总需求。随着交通逐步恢复、企业陆续复工,供给侧冲击将逐步减退,但疫情对需求的负面影响仍将持续。因此,从供需对比来看,疫情对PPI有一定的拉低作用——实际上,1月下旬由于疫情导致需求前景减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历一轮下跌。 对此,潘向东表示,疫情对PPI增速的短期冲击更大,将干扰此前的上升趋势,但如果疫情主要影响能够控制在一季度,则经济活动恢复后,PPI增速可能出现趋势性反弹。 新京报记者 潘亦纯 顾志娟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康师傅上半年营收超400亿元,净利增两成!!
- 雀巢旗下Vital Proteins推出首款即饮奶昔;皮爷咖啡回应关店
- 好丽友推出辣条味呀!土豆;乐事小黄人系列乐事无限罐联名包装新上市
- 煌上煌:拟收购福建立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权
- 五大新品集中亮相 洽洽食品全速推进品类创新
- 洽洽食品重磅推出五款新品;星巴克月饼开启预售
- 全美餐饮协会致信美国政府,反对拟议食品和饮料进口关税
- 洽洽2025新品上市发布会圆满落幕
- 周黑鸭新品上线山姆会员店;白象上新汤好喝麻辣鸡汤面
- 瑞幸上新乳酸菌美式和乳酸菌冰茶;光明乳业联名大白兔推出大白兔迷你雪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