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现在,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在去年中国糖果零食展(宁波)期间,坐在某个糖果公司的展位上,一口气吃了十几块糖果的情形。该公司的少东家似乎惊呆啦,他兴奋地几乎跳了起来,连连说,“如果都像王总这样吃糖,我们的糖果还会(更)好卖”。毫无疑问,我是爱糖的。不仅仅是因为工作原因,更多的是因为我的理性思维。
前两天,有人在微信发“小窗口”问我,“海宁,你怎么总是在朋友圈宣传糖果?吃糖不是会得糖尿病吗?”我耐心的跟对方解释——所谓“吃糖会得糖尿病”,是一个倒因为果的逻辑错误。是得了糖尿病,会胰岛素分泌失调,而不能吃糖。而不是吃糖会得糖尿病。这位老兄豁然开朗。现在想来,这算是人们对于吃糖理解的最大误区吧。
还有一种,就是“我要减肥,我不能吃糖。”通常,听到这种说法,我一般都笑而不语,继续吃我的糖果。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医学机构证明,肥胖症是因为单纯的吃糖引起的。无一例外的都会告诉你,肥胖症是因为热量摄入过多,而消耗过少而引起的。那么,人类的六大营养元素中,糖、蛋白质和脂肪都是能增加热量的。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不会增加热量的。我们可不可以只靠吃维生素、无机盐,和喝水而生存?显然不能。因为糖、蛋白质和脂肪,这三大营养元素是人体能量的来源。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吃糖,类似于汽车加油一样,是必须的,是没有选择的。
此外,还有第三种。“不能吃糖,会蛀牙。”这种说法也同样是经不起推敲的。蛀牙,也称龋齿,是因为酸性物质的腐蚀。为什么会有酸性物质来腐蚀牙齿呢?通常是因为吃了食物不漱口,不刷牙。于是,食物残渣在口腔中发酵,变酸,从而腐蚀牙齿,引发龋齿。由于不卫生的口腔护理习惯而造成的“龋齿”,却把板子打在“糖果”身上,确实是“冤枉“。以上三点,算是“我的科学吃糖观”吧。
在中国市场,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不断有各种“专家”告诉我们要“低糖”,多吃糖对身体各种不好。另一方面,含糖量高的食品饮料的销售业绩却屡创新高。无独有偶,“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年摄入70磅糖。摄入途径则来自年销量高达一万亿美元的加工食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美国畅销书《Salt,Sugar,Fat——How the Food Giants Hooked us》(“盐、糖和脂肪:食品巨头是如何诱惑我们的”)给出了答案。作者迈克尔·莫斯指出,“除了产品配方中的盐、糖和脂肪,广告无疑是食品行业创造产品诱惑力最有力的工具。有时,广告甚至是企业唯一可以击败竞争对手的武器。”他强调,“无糖、无脂肪,那么就做不成(食品)生意”。
在中国亦是如此。接受市场调查的时候,消费者几乎 99%表示为了“健康”而愿意选择低糖食品。但是,当真正购买的时候,却99%把手伸向糖制食品。为何如此言行不一呢?实际上,是因为口感。“低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口感。为什么糖制食品口感好呢?作为一个自然主义者,我认为这都是“造物者”设计好了的,因为“人体需要”。如果糖分摄入量不足的话,人会焦虑、烦躁和情绪化。严重的,还可能因“低血糖”而晕倒。客观上讲,“吃糖”是人类的本能,是福报。低糖,则是“修行”。
来源:中国糖果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洽洽食品重磅推出五款新品;星巴克月饼开启预售
- 全美餐饮协会致信美国政府,反对拟议食品和饮料进口关税
- 洽洽2025新品上市发布会圆满落幕
- 周黑鸭新品上线山姆会员店;白象上新汤好喝麻辣鸡汤面
- 瑞幸上新乳酸菌美式和乳酸菌冰茶;光明乳业联名大白兔推出大白兔迷你雪糕
- 柬埔寨上半年腰果出口额突破7.5亿美元
- 三全食品拟13亿澳洲建厂;雪碧与三养火鸡面开启联名合作
- 卫龙×魔道祖师动画联名上线;宾堡集团推出恰巴塔系列产品
- 面临成本上涨压力,洽洽食品上半年净利下降七成!
- 美越关税悬而未决,腰果市场观望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