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洋酒在华销售与消费者缺乏沟通
2013-12-23 (来源: 糖酒网)
国内酒业市场正在饱受“限酒令”的困扰,轩尼诗作为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洋酒品牌,在经历市场一路飘红的喜人业绩之后。现如今,市场遇冷、消费者理性的变化让其不得不跟随市场的脚步进行调整。北京商报记者在轩尼诗X.O第七代珍藏版发布会现场,对品牌决策层进行专访,在其眼中,洋品牌想在中国市场如鱼得水就必须学会与消费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高消费遇阻
消费沟通是关键
北京商报:国内洋酒市场受到“限酒令”的冲击出现下滑,轩尼诗X.O的业绩是否受到了影响?对于中国洋酒市场的未来您持怎样的态度?
艾瑞克·西莫内: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对于轩尼诗来说越发重要,虽然现在市场由于外界因素出现波动,但是从整体发展态势来看,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发展依然持乐观态度。轩尼诗X.O进入中国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872年,对轩尼诗而言,其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是保持不变的。当然面对市场的复杂情况,公司需要具备创新的意识。这个创新可以分为很多方面,比如销售渠道的创新、产品本身的创新,这也是公司每年发布珍藏款的原因之一。从每次的跨界合作中消费者都可以看到一个从不满足,不断超越自己的品牌,这也是公司希望可以与消费者分享的东西。从市场反映来看,这种交流方式中国消费者还是很喜欢的,因为接触洋酒的新一代消费者对于未来充满了好奇,对于挑战和创新也充满了热情,这种交流就是有效的交流,积极的交流。然而有时候,一些品牌不去主动了解消费者的变化,而是一味的闷头发展,是不健康的。
北京商报:洋品牌通常凭借悠久的历史给中国消费者讲故事,请问您认为如何用“中文”给国内消费者讲述品牌故事呢?轩尼诗在与消费者沟通方面有怎样的策略呢?
艾瑞克·西莫内:如果说到一个品牌的精髓,其实包含历史,但也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历史。1765年李察·轩尼诗创建了这个公司,在当时轩尼诗有一个非常核心的理念,就是要去做面对面的交流。1872年轩尼诗进入中国,一直到现在,轩尼诗X.O的每一个活动,包括举办的所有活动,都非常重视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个是对产品的沟通,第二个是对品牌现代意义的一些内容的沟通。所以公司会不断地提醒消费者,会给他们一些数据,甚至会在瓶樽的设计上也加上原创X.O这几个字,公司希望能够不断地提醒消费者是谁创造了X.O。对于消费者的沟通,往往会体现在一些细节方面,通过这些细节来提醒消费者轩尼诗品牌的历史。比如说在各种活动中我们都会不断地提醒消费者,尽管已经是第七代了,但是轩尼诗依然还是同一个家族打造同样高品质的干邑。公司想与中国的消费者进行沟通并不会很困难,因为中国也是拥有非常悠久历史的国家,相信他们也能够理解,而且中国的历史和轩尼诗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找到很多共通点。
上一篇:洋酒品牌需要进行中国式故事营销
下一篇:洋酒“”标示不全将会被严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