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近年来,终端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冷链产业的飞速崛起和食材供给端的标准化,带动冷冻食品行业销量增速。据数据显示,2019年冻品行业整体规模达2万亿,并以年近15%的增速持续向上发展。
今年疫情爆发期间,人们发现冻品可更好的解决在家消费便利性问题,也让终端消费者对食材便捷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许多冻品平台受到资本追捧,新冻网、冻品汇、冻品到家相继获得投资青睐。
对于近期进口冷链食品不断检出阳性,消费者这段时间内可能会望而却步。但目前国家层面的管控日益趋紧,多地加强了检查力度,上线了冷冻食品追溯系统,相关行业已形成操作和经营规范,冷链产品风险防控已进入防疫新常态阶段。
长远来看,随着我国加强检疫力度、增加食品溯源等针对冷链措施增加,进口食品得到保障,冻品消费将会恢复上涨趋势。
“餐饮标准化”和“消费场景化”助推冻品扩张
目前,“餐饮标准化”的趋势正在加强,餐饮从业者从中小企业转变到连锁餐饮过程中,对效率和规模的追求逐渐提高,需要其原料产品 “标准化、可复制”,因此带动了调理冻品的销量增速。同时,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各类新型火锅、小吃品牌迭出不穷,同样推动调理冻品行业的增长和扩张。
由于我国冻品市场起步较晚,速冻调理板块的人均年消费量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低,存在较大差距。如今,美国最大的食材供应链服务平台Sysco目前60%运输食材是冻品。因此我国冻品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具有足够的存量空间。
中小企业生存空间狭窄,冻品行业进入拐点升级
虽然说冻品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各地冻品市场和竞争格局十分分散。
对大多数中小型冻品企业来讲,存在供应链不完善,运输成本高,标准化程度低,流通效率低等问题;另一边,海量资本进入冷冻生鲜领域,冻品汇、冻品到家、锅圈、每日优鲜相继获得融资,行业寡头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不断刮分和蚕食中小冻品企业的市场份额。
而冻品经销商,则面临代理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空间小,资金流转周期长等难题。这说明冻品在渠道层级太多,导致流通速度下降。如今互联网电商时代,源头厂家通过电商平台直抵消费者,以B2B或B2C模式为主流。因此,无论冻品经销商处于哪一代理层级,如果不能为用户提供附加值,那么就很可能成为爆发拐点后的背景,时代转换的炮灰。
对行业产品风向的把握、渠道模式的创新铺垫,已成为冻品人把握当下行业拐点的重要焦点。
该二维码7天内(09-24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编辑:seotjxx1
本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糖酒网编辑!
相关文章
- 带动1000人就业!华润雪花啤酒年产30万千升新建项目
- 华润饮料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发项目签约
- 即将投产丨黑龙江天桦树汁深加工项目
- 五粮液捐赠500万驰援筠连县;泸州老窖部署数字化顶层架构
- 张德芹强调制酒生产五个要点;茅台保健酒“台源双支礼盒”上市
- 2025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将于9月29日举行
- 拉菲罗斯柴尔德男爵酒业公司携手天猫与京东 共启海外旗舰店新篇
- 西班牙酒业巨头“双强”联合:奥兰酒庄收购Berberana再启新篇
- 茅台8月动销环比增长显著;湖北省长李殿勋调研白云边酒业
- 保健酒业公司开展廉洁管理制度宣贯培训
- 环球集团斩获首届“羽觞奖—世界美酒美器设计大赛”6项大奖
- 总投资6亿元!年产300台套饮品行业专用生产设备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