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2023-11-13 (来源: 糖酒网)
对于饺子的来历,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其中普遍的传说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河南省南阳)人,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相传他告老还乡时,行至白河两岸,见乡亲父老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叫弟子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向乡亲们舍药治伤。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称为“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乡亲们。乡亲们吃下“祛寒娇耳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就这样一直从冬至吃到除夕,不仅抵御了伤寒,还治好了冻耳。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便学着“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称为“饺耳” 或“饺子”,在冬至和年初一早上吃,慢慢地就演变成了一种习俗。
饺子来历还有另一种说法:“女娲造人说”。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囤”状态世界,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便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谐音:线),用嘴咬着吃,现在南方不少地区常吃的馄饨( 谐音:混囤),估计与此有关吧。
饺子来历的第三种说法与过年有关系。据史料记载:“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饺子谐音“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过春节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另外饺子形状像古时候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
有文献记录表示,饺子是在宋代的时候传到了蒙古,饺子在蒙古语中读音类似于“匾食”;受到了蒙古同胞奔放的性格的影响,饺子的样式也由原来馅小皮薄变成了馅大皮厚。随着蒙古帝国向世界各地的征伐,“匾食”也传到了世界各地。出现了俄罗斯饺子、哈萨克斯坦饺子、朝鲜饺子等多个变种,可以说蒙古帝国给中国饺子向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目前饺子在中国已经演变成一种文化的象征,我收藏了一套三种不同规格的德聚源饺子酒,可以说是中国传统饺子与酒文化的融合。
该二维码7天内(07-15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上一篇:酒精会打乱肺部的健康平衡?
下一篇:白酒的度数是怎么确定的?

相关白酒百科
- 白酒的度数是怎么确定的?
- ?酿酒原料有哪些?都有哪些特点适合酿酒?
- 老酒和新酒,喝法可大不相同
- 高粱固态发酵不加稻壳会不会影响酒质?
- 白酒是如何发酵的?
- 快速鉴别白酒优劣的十个小方法!
- ?同一个窖池的酒为什么质量不一样?
- 为什么酒窖年头越老,产的酒越好?
- 香型是由什么决定的?
- 白酒酿造为什么一定要用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