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酱香型“茅台酒”脱胎于浓香型“茅台酒”
2023-11-13 (来源: 糖酒网)
据《田居蚕室录》记载,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前茅台村的酿酒工艺是“煮料,和曲,即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没有酱香型白酒特有的“地面堆积发酵”和“多次重复发酵和蒸馏取酒”等“回沙”工艺。“弥月出窖烤之”是指发酵期为一个月,这是生产以已酸乙酯为特色的浓香型白酒的必备条件,非酱香型白酒的必备条件。
实践证明,酒的发酵期加长后(20天以上),酒体中的酯、酸类物质增多,使其酒质“芳香浓郁”,人们称它为“生香反应”。
浓香型白酒的主体已酸乙酯,决定着浓香型白酒诱人的主体香型。酱香型白酒则不然,因为产生酱香的决定性因素是“多次加曲、重复发酵和蒸馏的回沙工艺”。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茅台村酿酒工艺是一次性发酵蒸馏而成,因有足够的发酵时间(弥月),故酒体中的酯、酸含量达到饱和,产生诱人的“浓香”。
咸丰四年(1854年)吴振棫所著《黔语》称:“名茅台春,极清冽。”显然,“极清冽”是典型的浓香型白酒风格口感。而所谓“用杂粮者”,也与浓香型白酒的用料一致。民国初年,《近泉居杂录》中描述茅台酒的酿造工艺为“既熇而复酿,必经数四,然后成”,酱香型白酒特有的回沙工艺已经基本形成。
将仁怀早期的浓香型“茅台酒”酿造工艺与后期的酱香型“茅台酒”酿造工艺作对比和分析,可以发现:酱香型“茅台酒”脱胎于浓香型“茅台酒”。
后期的酱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香型白酒,显然原原本本地继承了早期浓香型茅台酒“用高粱为料”和“用小麦制曲”、“发酵期一个月”等三道工序。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工艺上,仁怀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与四川宜宾、泸州可谓一脉相承。同时,这也有力地驳斥了茅台酒与千里之外清香型白酒“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该二维码7天内(10-02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上一篇:白酒调味的作用可归纳为三种
下一篇:基酒是什么?

相关白酒百科
- 基酒是什么?
- 白酒发黄一定是好酒么?
- 白酒鉴别七步法
- 白酒常说的坤沙、碎沙、翻沙和窜沙是啥意思?
- 不同年份的酱酒口感差异有多大?
- 来了!精品茅台升级版亮相!
- 白酒度数对酒质优劣有影响吗?
- 白酒降度就是兑水这么简单吗?
- 判断酒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 酱香酒酿造为什么选择用高温大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