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这瓶好酒,如何传承下去
2023-11-14 (来源: 糖酒网)
之前有一则很走心的公益广告,叫作《今天,我们这样爱国》。其文案中,有一句话寓意颇丰,叫做“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传下去”。
什么是老祖宗的好东西?又怎样传承下去?
举一个例子,现在学习传统书画的人很多,在当代也有很多书画大家,但学习的人要不要去模仿当代的书画大家的风格?个人建议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作品没有经过时间的过滤。好作品,不是当代人觉得好就可以,而是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才是真正的。所以,学习书画要模仿和学习的应该是古代的书画大家及其作品。
这些古代的书画大家所流传的作品,以及其包含的意蕴和智慧就是老祖宗的好东西,而当代的书画大家的成功就是好的传承。
除了中国书画,我们还有很多老祖宗的好东西,比如丝绸、陶瓷、茶叶,当然还有酒。中国酒品传香千年,遍洒九州,历经甄选和沉淀,曾掺杂在无数代生民的“悲喜”之中,也如同一条暗流,贯穿在岁月之中,繁衍并丰富了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从以黄酒为代表的酿造酒到以白酒为代表的蒸馏酒,整个酿造工艺的演变,每一个酿造细节的斟酌,都蕴含大智慧,而由酒推而广之,所演绎出的整个绚烂的酒文化,乃至于酒与中医、酒与文学、酒与人生的大哲学,更是的好东西。所以,我曾在《为什么中国白酒是的?》文中,以白酒为例,提及中国白酒是挥洒天地的大艺术,是祖宗流传的大智慧。
那么,我们是怎样传承中国酒品的呢?
两种行为,一,透支;二,无为。暂且不说其他中国酒品,单从黄酒和白酒这两种曾历经辉煌的酒品来说,二者正好应对前面两种行为,白酒对应透支,而黄酒对应无为。怎样理解?如果说酒精酒的出现是历史的原因和发展的必然,那么,过度营销和假酒的现状,就是从营销和品质上对中国白酒品牌的透支。再说黄酒,在近代的很多名作家笔下,黄酒是司空见惯的寄情之物,而如今,黄酒已经边缘化许久,这就是无为,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是缺乏有效作为的无为。
无论何时,人们的需求都是从物质到情感,无论何时,产品的运营都是从质量到营销,所以如题所云,酿一瓶好酒,才能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传下去,这是底线,这是自古以来每一位做酒人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之前,有幸和一位山东酒企负责人交谈,他曾说:“我一直跟市场的业务员同事讲,我们不是卖酒的,我们是做酒的。”这句话意味深长,因为一个字的改变,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理想的升级,更是一种行业和社会的担当。由此,“酿一瓶好酒,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传下去”,如果从担当出发,从理想出发,从心出发,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成为一种风尚,改变透支和无为的现状,让行业向好。
2016年,“工匠精神”火了,白酒行业作为传统制造行业,举起“工匠精神”的大旗,但这杆大旗是插在了营销层面,还是质量技术层面,只有举旗者知道。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终于吹开泡沫,开始聚焦泡沫下面的根基,酒类行业的泡沫也开始慢慢瓦解,因为消费者更喜欢泡沫下面的实在,而不是泡沫本身的五光十色。“酿一瓶好酒”才是时代所需。
与此同时,白酒拥有五千亿的规模,但“年轻化”问题已经老生常谈,白酒是世界大蒸馏酒,但“国际化”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传下去”才是行业所需。(来源:酒食风)
该二维码7天内(07-15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上一篇:白酒是液体,却为什么源自“固态发酵”?
下一篇:白酒的度数是怎么确定的?

相关白酒百科
- 白酒的度数是怎么确定的?
- ?酿酒原料有哪些?都有哪些特点适合酿酒?
- 老酒和新酒,喝法可大不相同
- 高粱固态发酵不加稻壳会不会影响酒质?
- 白酒是如何发酵的?
- 快速鉴别白酒优劣的十个小方法!
- ?同一个窖池的酒为什么质量不一样?
- 为什么酒窖年头越老,产的酒越好?
- 香型是由什么决定的?
- 白酒酿造为什么一定要用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