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古代的酒和现代的白酒有什么不同,现代酒真的是酒精兑的吗
2023-11-14 (来源: 糖酒网)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 李白
我们看影视剧的时候就感叹古人千杯不倒的酒量,李白斗酒诗百篇也并非吹嘘的,那么究竟是古人的酒量大,还是说古人喝的酒和我们不同呢?如果真的是酒不一样,又有何什么区别呢?
早的酒
开始的酒其实都是水果自然发酵产生的,不过年代太过于久远,无法考证,中华的文明初始便有了酒。早的酒连酒曲都没有,而且很浑浊,纣王的“酒池肉林”里的酒,估计与水无异。甚至唐朝的人都嘲笑过,汉朝时的酒徒有一丝酒味,实与水无异。
元代之前:酒曲与发酵酒
其实在战国的时候已经有酒曲酿酒的出现了,不过尚未普及,后来才逐渐的普及了起来。在宋代之前出现的酒都是这种酒曲直接酿造的酒,这种是酿造酒不是白酒,就像米酒和黄酒。这种酒的度数基本在10度以下,《水浒传》里的“智取生辰纲”中,有一段讲到杨智带的梁府里的人,在大热天买酒解渴,足矣说明酒的度数低到可以解渴的地步。所以李白的斗酒诗百篇和千杯不倒其实并没有那么夸张,古人的酒度数比现在低多了。
白酒的起源:元代开始有了烧酒
烧酒之所以叫烧酒是因为可以点燃,足以说明这个时候酒的酒精含量已经很高了。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段话,除说明我国烧酒创始于元代之外,还简略记述了烧酒的酿造蒸馏方法。普遍的说法是烧酒的工艺是元朝蒙古人带来,然后在全国普及开的,也就是说元朝的时候才有了白酒。
另一种说法是,唐朝就有了烧酒,只是没有普及,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也有一些描写烧酒的诗。但是只有少许的文字描述,没有制作工艺的描写和出土的文物佐证,很难证实。
现代白酒
现代的白酒(固态酿酒)其实跟宋元之后的烧酒原理上是一样的,但是度数高出的太多了。现代的白酒的原料也是粮食,跟古代的酒并无不同,不同的只是发酵的工艺罢了,现代的工艺相比以前来说只是更加的复杂了,至于化学添加剂,肯定是有的,为了提升下口感而已,对人体的影响并不大。
说明:酒的发酵很复杂,不只是产生了酒精,还有上百种化合物的形成,酒的香味也是多种物质互相作用的。而食用酒精是酒精和少量水而已。
固态酿造酒:就是遵循古时候酿造步骤酿造的(价格比较贵,如茅台)。
液态酿造酒:食用酒精(98%酒精含量)兑水再加上多种香料(价格比较便宜,很多酒都是就不点名了)。
酒的包装上不会写是不是酒精兑水的,而且食用酒精兑水也不违法(工业酒精兑水就危害大了,不排除某些小作坊进错货,来个工业酒精兑水),所以我们很难区分,只能靠价格了。不过液态酿造酒对人体危害并不比固态酿酒高,也不用太纠结。
关于酒量和白酒的危害
人的酒量跟什么有关呢?其实跟人体内分解酒精的速度有关,有些老司机会说,酒量是慢慢提起来的,其实是有道理的。人体的会产生分解酒精的酶,如果体内没酒精是不会产生这种酶的,酒精摄入多,酶产生的就多,但是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就跟锻炼肌肉一样,肌肉是慢慢出来的,不锻炼的人天生也是有点肌肉的。当酒精无法被分解完,人就会醉倒,就是俗称的酒量不行,有些人分解的酶多,酒量自然就高了。不过酒量高并没什么好得意的,不醉不代表没危害。
酒的危害主要就是摄入酒精过度,大部分人分解的酶都是很少的。过度饮酒必然会酒精中毒,而这种伤害短时间内是身体不适,大脑些许不清醒,小脑无法维持人体的平衡,破坏神经系统。长期来看,饮酒过度,主要是极度伤肝,对身体还有多种伤害,所以还是不要贪杯为好。
古人的烧酒度数低,危害较小,那么为什么厂家不生产低度而且不加添加剂的酒呢?答案很明显,这种酒没人买,没口感太难喝成本高,重要的是没劲。(来源:今日头条)
该二维码7天内(07-15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上一篇:为什么高端人群都选择喝酱香酒
下一篇:白酒的度数是怎么确定的?

相关白酒百科
- 白酒的度数是怎么确定的?
- ?酿酒原料有哪些?都有哪些特点适合酿酒?
- 老酒和新酒,喝法可大不相同
- 高粱固态发酵不加稻壳会不会影响酒质?
- 白酒是如何发酵的?
- 快速鉴别白酒优劣的十个小方法!
- ?同一个窖池的酒为什么质量不一样?
- 为什么酒窖年头越老,产的酒越好?
- 香型是由什么决定的?
- 白酒酿造为什么一定要用酒曲?